时间: 2025-05-04 06: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6:31
昨夜梦梦得,初觉思踟蹰。
忽忘来汝郡,犹疑在吴都。
吴都三千里,汝郡二百馀。
非梦亦不见,近与远何殊。
尚能齐近远,焉用论荣枯。
但问寝与食,近日两何如。
病后能吟否,春来曾醉无。
楼台与风景,汝又何如苏。
相思一相报,勿复慵为书。
昨夜我做了个梦,醒来后心里感到犹豫不决。
突然忘记了自己身在汝郡,仍然疑惑是在吴都。
吴都与汝郡相距三千里,汝郡不过二百多里。
即便不是梦,我也无法见到,近与远又有什么区别呢?
即使能把近与远合在一起,又何必谈论荣华和衰败呢?
只问你最近的生活和饮食,过得怎么样?
生病后还能吟诗吗?春天来时曾醉过吗?
你那边的楼台和风景,又怎么样呢?
相思只求彼此相报,别再懒得写信了。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白居易的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刘二十八是他的好友,诗中通过梦的描写反映出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以梦为引子,开篇就设定了一个朦胧而富有情感的场景。梦境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白友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虽然距离遥远,但内心的牵挂却让人感到近在咫尺。诗中反复提及的“近与远”,不仅是对地理距离的探讨,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
作者在诗中用平易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展现出他对友人的关心。通过询问对方的生活状况和健康,展现了一种温暖的友情。在“相思一相报,勿复慵为书”一句中,简单而直白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与愿望,流露出一种真挚的情感。
整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古诗的韵律美,而在内容上则倾向于抒情,表现出白居易特有的细腻与温柔。此诗不仅是对友谊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深思,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展现了白居易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联系比外在的距离更为重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南京
C. 江苏一带
D. 成都
诗中提到的“荣枯”意指什么?
A. 繁华与衰败
B. 春天与秋天
C. 生活与死亡
D. 喜悦与悲伤
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财富
B. 健康与生活
C. 职业
D. 家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的诗都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白居易的诗更为轻松和温暖,而杜甫的诗则多一份忧伤和沉重。两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