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听弹《古渌水》 琴曲名》

时间: 2025-04-30 00:17:51

诗句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7:51

听弹《古渌水》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原文展示: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


白话文翻译:

听闻你弹奏的《古渌水》,让我内心感到宁静安详。
我想要了解这曲子流淌的意蕴,只想静静聆听那清幽的水声。
在西窗竹影下,我整日沉浸在这份清凉的氛围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 这里指的是弹琴的人。
  • 古渌水: 一曲名,表现水流的古老意境。
  • : 这里指的是曲子的情感和内涵。
  • 疏泛声: 形容水声清幽、悠扬的感觉。
  • 竹阴: 指竹子投射下来的阴影,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典故解析:

  • 渌水: 本义是清澈的水,古代文人常用水象征清雅、高洁的品格。
  • 西窗: 象征安静、隐逸的生活环境,常见于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社会关怀著称。白居易一生创作颇丰,尤其以《琵琶行》《长恨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听弹《古渌水》》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长安时期,生活相对安逸。白居易对音乐、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听弹《古渌水》》是一首以音乐为主题的诗,表现了作者在琴声中体会到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通过听琴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内心的平和和对自然的向往。开头两句“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不仅是对琴曲的赞美,更是对心灵状态的真实写照。琴声如水,流淌而过,带走了世俗的纷扰,留下的是心灵的纯净。

接下来的“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表达了作者对琴声意蕴的渴望。这里的“慢流意”不仅指曲调的缓慢流淌,也象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则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内心宁静与清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人生的哲理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君古渌水: 听到你弹奏的《古渌水》,引发了我对音乐的思考。
  2. 使我心和平: 这琴声让我心灵感到安宁。
  3. 欲识慢流意: 我想要深入理解这曲子流淌的意境。
  4. 为听疏泛声: 只是想静静聆听那清幽的水声。
  5. 西窗竹阴下: 在西窗的竹影下,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6. 竟日有馀清: 整日沉浸在这种清凉的氛围中。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琴声比作流水,传达出音乐的流动性和清澈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琴声为引子,探讨了音乐与心灵的关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白居易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出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渌水: 象征着清澈的心境与古老的智慧。
  • 竹阴: 代表隐逸的生活环境,寓意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渌水》是指什么?
    A. 一首诗
    B. 一曲琴曲
    C. 一种饮料
    D. 一种植物

  2. 诗中提到的“西窗竹阴”主要意指:
    A. 竹子生长的地方
    B. 安静的居住环境
    C. 西面的窗户
    D. 竹子的阴影

  3. 整首诗表达的情感是:
    A. 伤感
    B. 欢快
    C. 宁静
    D.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杜甫: 两位诗人虽同为唐代,但白居易的诗歌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白居易诗集》
  2. 《唐诗三百首》
  3. 《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过雨市二首 闷坐 三月十八日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中得公所题诗赋六绝句 其四 过湖 赠耆英 宿竹瓦舖二首 晒蓑亭 用洪觉范诗为首作四绝 其四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灵草 至字旁的字 恍如隔世 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初犯 本域 妄生异议 改行从善 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夷姤 禾字旁的字 玩日愒岁 帽镜 华朴巧拙 革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