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某与鲜于绰元勋共约同习制科》

时间: 2025-07-31 09:44:33

诗句

赵括痴儿漫喜兵,他年自料困长平。

将军各有万人敌,下士难先二子鸣。

卢骆杨王何足算,江黄六蓼岂劳征。

英雄少贬虽惭愧,且徇区区月旦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44:33

原文展示:

赵括痴儿漫喜兵,他年自料困长平。将军各有万人敌,下士难先二子鸣。卢骆杨王何足算,江黄六蓼岂劳征。英雄少贬虽惭愧,且徇区区月旦评。

白话文翻译:

赵括这个痴儿自喜兵法,未来自己料想会在长平被困。将军们各有能敌万人的本领,下士却难以超越这两位子嗣的声名。卢骆杨王这些人算得了什么,江黄六蓼这些地方岂需劳师动众去征讨。英雄偶尔被贬低虽然感到惭愧,但暂且顺从那微不足道的月旦评。

注释:

  •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因长平之战失败而闻名。
  • 痴儿:指赵括,因其兵法理论与实践不符,故称。
  • 长平:地名,赵括在此战败。
  • 万人敌:形容将领的勇猛。
  • 二子:指赵括和其他某位将领。
  • 卢骆杨王:指历史上的一些将领或人物,具体指代不详。
  • 江黄六蓼:指一些地名,具体指代不详。
  • 月旦评:指每月初一的评论,泛指一般的评论或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廌在与友人鲜于绰元勋共同学习制科时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表达了对英雄评价的看法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赵括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批判。诗中“赵括痴儿漫喜兵”一句,直接点出了赵括的兵法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预示了他在长平之战的失败。后文通过对将军和下士的对比,强调了个人才能的重要性。最后提到“英雄少贬虽惭愧,且徇区区月旦评”,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评价的看法,认为英雄不应过分在意一时的评价,而应关注更长远的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赵括痴儿漫喜兵”:直接批评赵括的兵法理论,预示其失败。
  • “他年自料困长平”:预言赵括将在长平之战中被困。
  • “将军各有万人敌”:赞扬将军们的勇猛。
  • “下士难先二子鸣”:指出下士难以超越赵括等人的声名。
  • “卢骆杨王何足算”: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轻视。
  • “江黄六蓼岂劳征”:认为一些地方不值得征讨。
  • “英雄少贬虽惭愧”:英雄偶尔被贬低虽感惭愧。
  • “且徇区区月旦评”:但应顺从一般的评价。

修辞手法:

  • 比喻:“万人敌”比喻将军的勇猛。
  • 对仗:“将军各有万人敌,下士难先二子鸣”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评价的看法,认为英雄不应过分在意一时的评价,而应关注更长远的价值。

意象分析:

  • 赵括:象征兵法理论与实践脱节。
  • 长平:象征失败的预兆。
  • 万人敌:象征勇猛的将领。
  • 月旦评:象征一般的评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赵括”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代 D. 唐代 答案:B

  2. 诗中的“长平”是指哪场著名的战役? A. 赤壁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淝水之战 答案:B

  3. 诗中的“月旦评”是指什么? A. 每月初一的评论 B. 每年的评论 C. 每日的评论 D. 每季的评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八阵图》:通过对诸葛亮八阵图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词对比:

  • 李廌的《某与鲜于绰元勋共约同习制科》与杜甫的《八阵图》:两者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英雄的看法,但李廌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英雄评价的思考,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英雄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历史大辞典》:提供了对赵括、长平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详细解释。

相关查询

五音曲 羽引 梁明堂登歌 歌黄帝辞 出重园和傅昭诗 侍宴谢朏宅饯东归应诏诗 和刘中书仙诗 咏筝诗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二 惟大梁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六 汉东流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四 道亡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雅韶 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众奴 追根究蒂 余痕 辛字旁的字 张敞画眉 比字旁的字 萧然物外 啖指咬舌 神功圣化 负重涉远 走字旁的字 全真 包含狭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