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4:15
巡边
作者: 卢祥 〔明代〕
按节巡南国,舟车昼夜行。
烧痕沿路断,水势到湖平。
景物新吟兴,琴书薄宦情。
怀中经术拙,何以济苍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方巡边的情景。作者在昼夜不停地乘舟行驶,沿途看见烧痕象征着战争的痕迹,水流悠然地流向平静的湖面。眼前的景物引发了新的吟咏的兴致,但琴书却淡薄了宦海的情感。作者感到自己所学的经术微薄,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助苍生。
卢祥,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此诗创作于南方巡边期间,作者可能在经历了战争的破坏后,思考国家与个人的责任,以及文人的使命感。
《巡边》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巡边的经历,展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舟车劳顿的旅程,显示出巡边的艰辛和紧迫感。而“烧痕沿路断,水势到湖平”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战争后的创伤与宁静的湖面之间的强烈对比,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接下来的“景物新吟兴,琴书薄宦情”中,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官场生活的失落感,表现了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联“怀中经术拙,何以济苍生”则是对自身能力的反思与无奈,体现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文人情怀与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
全诗围绕着巡边的经历,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文人的责任与能力的矛盾,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对自身无力的感慨。
诗中“烧痕”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
D. 学术
诗中“水势到湖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焦虑
B. 安宁
C. 绝望
D. 快乐
作者在诗中对自身的能力感到怎样?
A. 自信
B. 无力
C. 骄傲
D. 迷茫
答案: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卢祥的《巡边》更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而王之涣则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然而主题与情感表达各有侧重。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巡边》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