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35
铜岭战场
作者: 卢祥 〔明代〕
北风万里扬胡沙,将军奋起勤王家。
军门一呼天地动,义士响应多如麻。
胡兵屯云遏南境,将军索战登铜岭。
寸兵誓断敌人头,尺组拟系单于颈。
两兵交锋日光薄,北风不劲南风恶。
将军壮气冲牛斗,倏见旄头马前落。
腥膻迅扫南海清,翠华竟去无回旌。
遂令壮士有遗恨,千载犹闻战鼓声。
北风呼啸,扬起了敌人的尘沙,将军奋起响应王命。
军门一声令下,天地都为之一震,义士们的响应如同麻绳一般多。
敌兵在云层中聚集,威胁着南方边境,将军决心在铜岭迎战。
他誓言要砍下敌人的头颅,甚至要将敌酋的颈项绑上。
两军交锋之际,阳光微弱,北风不再强劲,南风却反而恶劣。
将军的壮志气概如同冲天的斗牛,突然间看到自己的旄头在马前落下。
鲜血腥气迅速扫清南海的污浊,旗帜最终再无归路。
这使得壮士们心中有了遗憾,千年之后仍能听到战鼓的声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场景,体现了将军的英勇和义士们的决心。铜岭作为战场,象征着捍卫国家的决心与勇气。诗中多次提到“将军”,反映了将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介绍:
卢祥,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英雄主义和战斗场景见长,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国家面临外敌侵扰之际,卢祥以此作品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勇士们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抗外敌的紧迫感和英雄主义的崇高理想。
《铜岭战场》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将军的英勇形象。开头以“北风万里扬胡沙”引入,生动地展示了战场的严酷与紧迫,让人仿佛置身于风沙四起的战场之中。诗人通过“将军奋起勤王家”的描写,传达了将军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责任感,这种情感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接下来的描写中“军门一呼天地动”,则展现了将军的威严与号召力,义士们的响应如同麻绳一般,紧密而齐心。这种团结的力量让人感受到战斗的壮丽与豪情。在描绘敌我交锋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寸兵誓断敌人头,尺组拟系单于颈”,展现了将士们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
整首诗充满了激昂的情感,不仅描写了战斗的场面,更展现了将军的豪迈气概和壮士们的不屈精神。在诗的结尾,提到“千载犹闻战鼓声”,让人感受到英雄之志和忠诚之情的永恒,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情感。例如,“寸兵誓断敌人头,尺组拟系单于颈”对仗工整,增强了战斗的紧迫感和决心。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英雄的赞美,激励人们以勇敢的精神去面对外敌,捍卫家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将军为了什么而奋起?
a) 个人荣誉
b) 勤王家
c) 收复失地
诗中提到“义士响应多如麻”,这个“麻”是用来比喻什么?
a) 义士的数量
b) 战斗的激烈
c) 胜利的希望
“千载犹闻战鼓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遗憾
b) 对英雄的追忆
c) 对战争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全面深入解析《铜岭战场》,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及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