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41
钱塘江舟中看月
作者:黄景仁 〔清代〕
越峰青断海门青,之字江流入杳冥。
月出岛烟常带湿,潮回沙气半浮腥。
眼将天水分离合,身与鱼龙判睡醒。
烟外何人尚吹笛,夜深愁激子胥灵。
在青色的越峰山上,海门的景色也是青色的,蜿蜒的江水流入无边的迷雾中。月亮从岛上升起,空气中的烟雾常常带着湿气,潮水退去时沙滩上的气息还有些腥味。我的眼睛似乎在分开天水,身心却与鱼龙一起在梦中沉睡。烟雾之外,不知还有谁在吹笛,夜深了,愁绪激荡如同子胥的灵魂。
作者介绍:
黄景仁(1749-1825),字子和,号秋白,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清新的意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钱塘江舟中看月》是在黄景仁游览钱塘江时所作,表现了他在江上夜晚观月时的情感与思绪。此诗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追忆。
《钱塘江舟中看月》是黄景仁的一首经典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描绘钱塘江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在船上观月时的情感波动。开篇的“越峰青断海门青”,将远山与江水的景色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辽阔而又神秘的意境。接下来的“月出岛烟常带湿”,则通过月光与湿气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眼将天水分离合”的描写,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与思考。在这里,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身心的沉醉和梦境的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哲思的色彩。最后“烟外何人尚吹笛,夜深愁激子胥灵”,更是将孤寂与愁绪推向高潮,子胥的灵魂隐喻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哀伤,使得整首诗在自然描绘的基础上,升华到了对人情世态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思念和人生哲学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感伤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主要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子胥”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月出岛烟常带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