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2:18
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作者: 黄景仁 〔清代〕
身世浑拌醉似泥,
酒醒无奈听晨鸡。
词人畏说中年近,
壮士愁看落日低。
才可升沈何用卜?
路通南北且休迷。
只愁寒食清明候,
鬼馁坟头羡马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醉酒后醒来,感慨自己身世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无奈。清晨听到鸡鸣,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感到中年即将到来,心中充满愁苦。对未来的升沉无所谓卜算,人生的道路通向南北,但不再迷惘。唯独担心在寒食和清明时节,心中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死亡的恐惧。
作者介绍: 黄景仁(1654年-1732年),字季良,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常带有感伤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迷茫与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景仁中年时期,正值清代盛世,社会安定,但个人在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与内心的迷茫逐渐显露。诗人通过酒醉后醒来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
黄景仁的《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以一种惆怅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中年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身世浑拌醉似泥”,以“醉”开篇,象征着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接着“酒醒无奈听晨鸡”,清晨的鸡鸣唤醒了诗人的思绪,却也让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中年的到来似乎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愁苦。
“才可升沈何用卜?”一句,通过对未来升沉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似乎暗示着无论如何努力,命运仍难以掌控。而“路通南北且休迷”则表现出一种豁达,既然道路已经开阔,就不必再迷惘。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寒食与清明,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死亡的思考,这种情感在清明节尤为浓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位中年人在醉酒与清醒之间的思考,富有哲理而又感人至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亲人逝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敏感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晨鸡”指的是什么时间的声音?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
“只愁寒食清明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黄景仁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黄景仁侧重于中年的迷茫,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在岁月流逝中的孤独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