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时间: 2025-04-26 09:02:18

诗句

身世浑拌醉似泥,酒醒无奈听晨鸡。

词人畏说中年近,壮士愁看落日低。

才可升沈何用卜?

路通南北且休迷。

只愁寒食清明候,鬼馁坟头羡马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2:18

原文展示

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作者: 黄景仁 〔清代〕

身世浑拌醉似泥,
酒醒无奈听晨鸡。
词人畏说中年近,
壮士愁看落日低。
才可升沈何用卜?
路通南北且休迷。
只愁寒食清明候,
鬼馁坟头羡马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醉酒后醒来,感慨自己身世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无奈。清晨听到鸡鸣,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感到中年即将到来,心中充满愁苦。对未来的升沉无所谓卜算,人生的道路通向南北,但不再迷惘。唯独担心在寒食和清明时节,心中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死亡的恐惧。

注释

  • 身世:指自己的出身和经历。
  • 浑拌:迷乱、混沌。
  • 晨鸡:清晨的鸡鸣。
  • 畏说:害怕听到(关于中年即将到来的说法)。
  • 壮士:年轻有为的男子。
  • 升沈:指人生的起伏变迁。
  • 寒食:指寒食节,传统节日。
  • 鬼馁:鬼魂的食物,暗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 马医:古代指代能医治马的人,象征对生者的羡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景仁(1654年-1732年),字季良,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常带有感伤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迷茫与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景仁中年时期,正值清代盛世,社会安定,但个人在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与内心的迷茫逐渐显露。诗人通过酒醉后醒来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黄景仁的《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以一种惆怅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中年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身世浑拌醉似泥”,以“醉”开篇,象征着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接着“酒醒无奈听晨鸡”,清晨的鸡鸣唤醒了诗人的思绪,却也让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中年的到来似乎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愁苦。

“才可升沈何用卜?”一句,通过对未来升沉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似乎暗示着无论如何努力,命运仍难以掌控。而“路通南北且休迷”则表现出一种豁达,既然道路已经开阔,就不必再迷惘。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寒食与清明,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死亡的思考,这种情感在清明节尤为浓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位中年人在醉酒与清醒之间的思考,富有哲理而又感人至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世浑拌醉似泥:诗人感到自己的人生如同醉酒般混乱无序。
  • 酒醒无奈听晨鸡:醒来后,听到清晨的鸡鸣,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词人畏说中年近:感到中年的到来令人恐惧,似乎暗示着失去青春。
  • 壮士愁看落日低:年轻的壮士也感到愁苦,象征着对未来的无望。
  • 才可升沈何用卜:对未来的升沉没有必要去占卜,暗示人生的不可预知。
  • 路通南北且休迷:无论道路如何开阔,不必再迷失方向。
  • 只愁寒食清明候:在寒食和清明节时,心中愁苦,思念逝去的亲人。
  • 鬼馁坟头羡马医:对生者的羡慕和对逝者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酒比作混乱的身世,生动形象。
  • 对仗:如“升沈”和“卜”,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鬼馁”来体现对逝者的思念。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亲人逝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敏感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迷茫与无助。
  • 晨鸡: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清醒。
  • 落日:象征生命的衰老与失落。
  • 寒食、清明:代表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晨鸡”指的是什么时间的声音?

    • A. 晚上
    • B. 清晨
    • C. 中午
    • D. 夕阳
  2.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乐观
    • B. 无奈
    • C. 消极
    • D. 积极
  3. “只愁寒食清明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憧憬
    • B. 对亲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事业的成功

答案

  1. B. 清晨
  2. B. 无奈
  3. B. 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黄景仁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黄景仁侧重于中年的迷茫,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在岁月流逝中的孤独与悲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景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景仁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东阳道中 玉楼春 其五 效白乐天体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 卜算子(饮酒败德) 有以事来请者俲康节体作诗以答之 念奴娇·梅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蓦山溪·小桥流水 江郎山和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涓滴归公 齿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舟车楫马 枕石漱流 界壤 舅嫂 鳥字旁的字 风尘之变 高欢 翻纡 鼻开头的成语 止足之戒 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争权攘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