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溪兴》

时间: 2025-04-26 06:32:38

诗句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38

原文展示: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雨和溪边的风,卷起了钓鱼的丝线,我坐在瓦屋顶下,独自品酒。喝醉了沉沉入睡,竟然无人来唤我,等到醒来,发现自己已流到前面的溪水中。

注释:

  • 山雨:山中的降雨,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
  • 溪风:溪边吹来的风,带来自然的气息。
  • 钓丝:钓鱼用的丝线,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 瓦瓯:指用瓦制成的酒碗,古代常用于饮酒。
  • 篷底:即篷布的底部,指遮挡的地方。
  • 醉来:喝醉后的状态。
  • 流到前溪:形容醉酒后不知不觉地到了溪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钓丝”与“独斟”,既可以理解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也可以看作是对自然的向往与逃避世俗的表现。杜荀鹤的诗风常以清新淡雅著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青莲居士,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9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正值唐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溪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山雨”、“溪风”等意象,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给人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独自饮酒,醉后沉睡,体现了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最后一句“流到前溪也不知”,则是对醉酒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人在自然怀抱中忘却世俗的无忧无虑。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山水自然中的自由与洒脱,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逃避和对纯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雨溪风卷钓丝”: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雨水和风的结合让钓鱼的丝线随之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瓦瓯篷底独斟时”:诗人独自在遮篷下喝酒,强调了他的孤独与自得。
    • “醉来睡着无人唤”:表现醉酒后的无知无觉,逃避了外界的纷扰。
    • “流到前溪也不知”:在醉酒中迷失自我,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的雨风与个人情感结合,形成对比。
    • 拟人:通过风雨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向往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 山雨:象征着洗刷世俗烦恼、洗净心灵的力量。
  • 溪风:代表自然的低语,寓意内心的宁静。
  • 钓丝:象征着闲适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 独斟:体现了个人独处时的思考与沉醉。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城市的喧嚣
    B. 山水的宁静
    C. 宫廷的华丽
    D. 战场的残酷
    答案:B

  2. 填空题:诗人通过钓丝的描写,表达了他对__生活的向往。

    答案:闲适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杜荀鹤的《溪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杜荀鹤更强调个人在自然中的孤独和自由,而王维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译文

在一条僻静的深山小溪上,有一只小船 ,船上有一位垂钓者。风雨迷茫,他卷起钓丝, 走进篷底 ,拿出盛酒的瓦罐,面对着风雨自斟自饮。 饮到烂醉,倒下而睡;小舟一任风推浪涌,待他醒来时,才发觉船儿已从后溪飘流到前溪了。

注释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ōu)篷底独斟时。瓦瓯:陶制的小盆。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赏析

  “山雨溪风卷钓丝”,句中隐含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有“山雨溪风”,所以“卷钓丝”了。稍有垂钓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风,反而更能刺激钓鱼人的兴趣,更容易钓到鱼,给垂钓活动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古诗“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雨疾风狂才足以让钓者收竿停钓。诗人大概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吧,无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钓丝”的无奈。   从诗句上也看不出来,也许是诗人有意忽略季节特点,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钓溪上,季节并不是他强调的重点。诗人的着眼点在于:用垂钓这一表示隐逸的传统话题昭示自己的生活状态――隐居。诗人晚年奔走无门,不得不回到家乡九华山过清苦的隐居生活。也许生活艰难,垂钓还有维持生计的意思,鱼可作为吃食的一点补充。又因雨大风急,连这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实现,诗人心里该有几分酸楚吧。   “瓦瓯蓬底独酌时”与上句互为因果:“卷钓丝”是“因”,“独酌时”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应该划船回家了,但诗人却没有,而是躲进船里,面对风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饮起来,或许诗人是想等雨稍稍小一点儿再继续垂钓;也可能是因为“山雨溪风”,正好有了过酒瘾的借口,诗人才有机会喝一杯。然而,透过画面的情景和气氛,这种闲适自乐的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绪。[1] 《唐才子传》也说:“荀鹤嗜酒,善弹琴,风情雅度,千载犹可仰望也。”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显出豪气,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凸现悲壮,而“瓦瓯蓬底独酌时”则只会让人觉得凄苦。深山僻水,风风雨雨,气氛是凄清的,那垂钓者形单影只,百无聊赖,以酒为伴,这酒恐怕就是苏东坡所称的“扫愁帚”吧。   “醉来睡着无人唤”,让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飘流,看来潇洒旷达,实在也太孤寂,有点看透世情、游戏人生的意味。“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来睡着无人唤”构成因果。因为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觉被船儿载到了前溪。此时诗人醒了,还有一点懵懂,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到前溪了。这里似乎透露出诗人一刹那的欣喜,人隐逸的日子很清苦,难得有欢乐的时候,即便像睡一个好觉这样微不足道的乐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诗述之。   这首诗是描写溪上人闲适的心情和隐逸之乐。他置身世外,自由自在,垂钓,饮酒,醉眠,戏风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随遇而安。他以此为乐,独乐其乐。这似乎就是诗中所要表现的这一段溪上生活的特殊兴味。但从节奏上看这首诗节奏舒缓,说明诗人的意识流程是缓慢的,甚至是板滞的,这种意识流程,恐怕只有在心情郁闷之时才最为明显。

相关查询

九日偕季野登中校爱景亭,时季野以移家之故,见厄匪人,慨斯贤偃蹇,为赋此诗 九日呈戴兄 九日钱塘江 九日至罗浮偕同游历览诸胜欣然会心漫有短述留题石壁以纪岁月四首 其一 九日李伯开偕韩绪仲胡虞卿登百尺楼得四豪时伯开有期远适绪仲亦当还朝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十首 其十 九日书似北山上人 九日 九日 九日报熊敬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犬旁的字 花花哨哨 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跳索 笃而论之 痴儿騣子 言字旁的字 江淹才尽 鸡栖凤巢 焌尝 敏逊 牙字旁的字 包含洞的词语有哪些 睡意朦胧 应弦而倒 同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