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3:45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3:45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在五月天的高山上,白雪皑皑,没有花朵,只有寒冷。笛声中听到折柳的哀伤,春天的色彩尚未见到。清晨的战斗伴随着金鼓的声响,夜晚则在玉鞍上沉沉入睡。希望能将腰间的宝剑,直为斩杀楼兰敌人。
天军下到北方荒原,胡马渴望南下饮水。手握长戈经历百战,心中只为报答恩情。握着雪海中的食物,拂去沙地上的尘埃入睡。何时能破灭月氏,才能高枕无忧。
骏马如风般飞驰,鞭声响起于渭桥。弯弓告别汉月,插上羽毛破空而去。阵前星光已然消失,营地空旷雾霭弥漫。功成之后画上麟阁,唯独霍嫖姚留名。
白马黄金的塞外,云沙缭绕梦中思绪。怎能忍受愁苦的节日,遥忆边城的孩子。萤火虫在秋窗中飞舞,月光照入霜冷的闺房。梧桐叶被摧残,沙棠枝也萧瑟不已。
无时不想念,流泪而无人知。塞外的敌军在秋天进攻,天兵出自汉家。将军分兵如虎竹,战士们卧于龙沙。边月随弓影而动,胡霜拂过剑花。
玉关尚未进去,少妇莫要长叹。烽火在沙漠中燃起,连照甘泉的云彩。汉皇按剑起身,再次召李将军。兵气汇聚天上,鼓声在陇底响起。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化妖氛。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为题材,抒发个性情感。
创作背景: 《塞下曲》系列诗作反映了李白对边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诗中既有对战斗的豪情壮志,又有对故乡的思念,展示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孤独。
《塞下曲六首》是李白在边塞生活中创作的一组诗,展现了他对战士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冬日场景,白雪皑皑,反映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充满了寒冷与孤独感。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豪情,则表达了他渴望为国效力、立功立业的坚定决心。李白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的场景,突显了战士在战斗中的孤独与牺牲。
在这组诗中,李白不仅描绘了战斗的壮丽,也深刻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诗人通过对马的描绘,象征了希望与梦想,然而“那堪愁苦节”又体现了他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在他看来,边塞不仅是战斗的前线,也是思乡的重地。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李白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边塞战士的英勇与牺牲,展现李白对国家和故乡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在《塞下曲》中提到的敌人是哪个民族?
A. 月氏
B. 楼兰
C. 胡人
答案:A. 月氏
诗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乡
B. 报国情怀
C. 害怕战争
答案:B. 报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