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

时间: 2025-08-02 18:56:14

诗句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

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思。

隘郭爰增广,烦音亦改为。

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18:56:14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
夏竦 〔宋代〕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
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思。
隘郭爰增广,烦音亦改为。
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智慧的敬仰。文伯(周文王)以其明智而受到世人推崇。应国之急时,提出了策略和图谋。对于狭隘的城郭,应该加以扩展;对于烦琐的声音,也应当进行修改。温文尔雅并非没有帮助,感受到的遭遇和志向就是这样。

注释

  • 文伯:指的是周文王,周朝开国之君,以智慧和仁德闻名。
  • 济时:指在关键时刻施以帮助或提出策略。
  • 隘郭:狭小的城郭,象征防御能力不足的地方。
  • 烦音:指复杂而烦琐的言语或声音。

典故解析

  • 周文王:周文王是周朝的奠基者,他在政治和文化上有极高的造诣。诗中提到他的名声与智慧,体现出对古代贤人的敬重。
  • 五代周史: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周史则是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记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子云,号白山,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以其才华和政绩著称。他的诗文风格清新,题材多样,常常关注社会政治,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五代周史的阅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试图从中汲取智慧与教训,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得简约而意蕴深远,展现了历史的智慧与现实的紧迫感。诗的开头通过提及周文王,设定了一个崇高的历史背景,接着用“济时陈策画”表明在危急时刻,智者应当出谋划策,展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当下局势的关心。诗中提到的“隘郭”和“烦音”则象征着社会中的不足之处,强调了改进和扩展的必要。最后一句“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则传达出一种人文关怀,提醒人们即使是在困境中,也要保持温和和恭敬的态度,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伯怀明识:周文王以其聪明才智而被世人所怀念。
  2. 英规世所推:他的英明政策被人们广泛推崇。
  3. 济时陈策画:在关键时刻,他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计划。
  4. 急用备论思:急需的时刻,大家都应当积极地思考应对之策。
  5. 隘郭爰增广:对于狭隘的城郭,应当进行扩展。
  6. 烦音亦改为:对于复杂的声音和言语,也需要进行简化和修改。
  7. 温恭非不济:温柔和恭敬并非没有帮助。
  8. 感遇志如兹:感受到的遭遇和志向正是如此。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隘郭”和“烦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狭隘的城郭象征着社会的局限性,温恭则象征着理智和平和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传达了对历史智慧的敬重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伯:象征智慧与仁德。
  • 济时:象征应对危机的能力。
  • 隘郭:象征社会的不足与局限。
  • 温恭:象征一种理智与平和的处世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周文王
    B. 孔子
    C. 司马迁

  2. “隘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防御能力
    B. 财富
    C. 知识

  3. 诗人认为温恭的态度有什么作用?
    A. 无用
    B. 有帮助
    C. 令人厌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前出師表》(诸葛亮)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夏竦《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杜甫《春望》:两者皆关注历史与现实,但夏竦更强调智者的应对,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其三 临江仙 其二 临江仙 荷叶陂 临江仙 临江仙·和江南雨十二花仙词 其二 六月荷花 临江仙 临江仙七首 其二 临江仙十二首 其九 临江仙二十首 其十 寄书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市勺 龝字旁的字 危急存亡之秋 己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望其肩背 旁搜博采 包含橹的词语有哪些 夫子之墙 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师丈 秃宝盖的字 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心六意 风尘表物 陀罗尼幢 眉睫之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