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4:46
莺花箫鼓绮罗丛,人在熙和境界中。海宇三登歌化日,湖山一览醉春风。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窗。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
在繁花似锦的环境中,莺鸟歌唱,乐器声如箫鼓,人在这和谐的境界中。海天一色,三次登楼唱歌仿佛让太阳也为之动情;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于春风之中。水波荡漾,湿润了高楼的青红色;云雾缭绕,遮住了楼上的粉色窗户。十里平地的景色都被这座楼所掩盖,谁又曾记得建造这座楼的功劳呢?
董嗣杲(约1034-1085年),字仲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人生哲理,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丰乐楼》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年代。诗人以丰乐楼为题,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丰乐楼》通过描绘春日的和谐美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莺花箫鼓绮罗丛”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热闹景象,乐器声与鸟鸣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诗人描述了在丰乐楼上俯瞰湖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陶醉。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中间部分“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窗”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水波与云雾环绕楼阁的情境,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令人向往。而最后两句“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则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和谐,以及对历史功绩的淡然心态。
这首诗不仅呈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哲理,巧妙地将人、景、情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自然与人造景观的和谐与美好。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填空题: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____功。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总是快乐的。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