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35
石犀
作者:岑参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江水刚开始荡漾,蜀地的百姓几乎成了鱼。
如果没有你这石犀,怎么能安居乐业?
才明白李太守,连大禹也不及他。
作者介绍: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他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历任多地官职,所作诗歌常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岑参任职蜀地期间,表达了他对蜀地水利治理的关注,以及对李冰治水成就的赞美。诗中提到的“石犀”是指石犀牛,象征着力量和稳定,通过石犀的存在来反衬蜀地民众的安宁生活。
这首《石犀》运用了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岑参对蜀地水利治理的思考与赞美。首句“江水初荡潏”通过描绘江水的荡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自然气息,展现了蜀地的自然环境。接着,诗人以蜀人“几为鱼”引出水利问题,表现出蜀地人民因水而困扰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们生活的紧迫感。
“向无尔石犀”一句,诗人以石犀的象征,强调了水利治理的重要性,暗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治理与保护,蜀地人民的生活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最后一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则是对李冰治水功绩的肯定,表现了对历史治水英雄的反思和对现实治水者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对治水事业的深刻理解与赞赏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犀”象征着什么?
A. 力量与保护
B. 浪漫与爱情
C. 战争与斗争
“蜀人几为鱼”中的“几”为何意?
A. 很多人
B. 几乎
C. 一些
李太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李冰
C. 李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风格有异,岑参更注重现实问题的反映,而王之涣则多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虽然题材相近,但情感表达与语气各有不同,展示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