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35
咏通山诸峰
作者: 蒋士元 〔明代〕
我爱通山好,奇哉别有天。
翠屏环碧水,罗阜锁青烟。
白鹤凌霄立,金蟾抱石眠。
闲来频眺望,恍若会群仙。
我喜爱通山的美丽,真是有如人间仙境。
翠绿的山峰环绕着碧蓝的水面,
山峦重重叠叠,锁住了青色的烟雾。
白鹤在高空中翱翔,
金蟾则依偎在石头上安然入眠。
闲暇时常常眺望,仿佛能与众仙相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蒋士元是明代的诗人,生于一个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富有浪漫色彩。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在通山游玩时所作,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咏通山诸峰》描绘了通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诗的开头“我爱通山好,奇哉别有天”,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通山的喜爱之情,通过“奇哉”二字,强调了通山的独特之处,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翠屏环碧水,罗阜锁青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通山的自然景观呈现在读者面前。翠绿的山峰环绕着清澈的水面,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此时的通山,仿佛是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白鹤凌霄立,金蟾抱石眠”,这两句更是将自然与神话结合,通过白鹤和金蟾的描绘,增添了诗的仙气和灵动感。白鹤在高空飞翔,展现了自由与高远,而金蟾则在石头上静静入眠,象征着安宁与富饶,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闲来频眺望,恍若会群仙”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在闲暇时分对通山美景的向往和思索,仿佛在与众多仙人相会。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通山的自然美,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仙境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描绘了通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白鹤和金蟾的意象,体现了一种向往理想生活和超脱世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美丽画面,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鹤”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
C. 安宁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通山的赞美?
A. 碧水
B. 群仙
C. 金蟾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金蟾的描写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C. 对都市生活的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时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展现了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与多样的风格。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象,提升诗词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