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四望驿松》

时间: 2025-07-27 19:17:59

诗句

当初北涧别,直至此庭中。

何意闻鞞耳,听君枝上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17:59

原文展示

四望驿松
唐代:王建

当初北涧别,
直至此庭中。
何意闻鞞耳,
听君枝上风。

白话文翻译

当初我在北涧与你分别,
如今身处此庭院中。
为什么会听到鞞声,
仿佛是在倾听你枝头的风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鞞耳:鞞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铃,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指代一种声音或风声。
  • :在古诗中常指代“你”,这里指代作者所思念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北涧”可能暗示着作者与友人的别离之地,反映了古代文人往往因友人离去而感到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年-830年),字子奭,号秋水,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庭院中,耳边响起自然声响的情景,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四望驿松》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将内心的思念化作具体的意象。开篇以“当初北涧别”来引入,带有一种怀旧和惆怅的气息,直至“此庭中”,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变。第二句的“何意闻鞞耳”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感受,仿佛在无意间捕捉到了来自远方的声音,象征着对友情的思念悄然涌现。最后一句“听君枝上风”更是将思念化为一种细腻的感受,风声仿佛是友人的声音,轻轻拂过,令人倍感温暖。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描绘之间取得了和谐的统一,表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初北涧别:回忆起在北涧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失去的惆怅。
  • 直至此庭中:时光流逝,作者已来到另一处地方,强调了空间的变化。
  • 何意闻鞞耳:突如其来的声音引发了作者的思绪,暗示着对友人的怀念。
  • 听君枝上风:将自然与人情相结合,风声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声比作友人的声音,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拟人:风声仿佛在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珍惜,借助自然的声音传达内心的情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涧: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承载着人际关系的复杂情感。
  • 庭中:代表了现实的安静与孤寂,形成与外界的对比。
  • :象征着自然的轻柔与温暖,表现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北涧”指代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流
    C. 离别的地方
    D. 一个城市

  2. 诗中“何意闻鞞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D. 无聊

  3. “听君枝上风”中的“君”指代谁?
    A. 诗人自己
    B. 自然
    C. 友人
    D. 家人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对友人的别离之情与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自然景象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王建的《四望驿松》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有对友人的思念,但王建更侧重于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加强调个体的孤独与情感的激烈。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女于归张氏 病中书怀 寄姊 菊影 忆姊 合掌岩 广化寺 蝉鸣一篇五章 孤桐生崇冈一首赠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字旁的字 永丰柳 绿林强盗 余财 淫意 单季稻 不言不语 倚势挟权 包含译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迎开头的成语 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奔蜂 人字头的字 撼地摇天 触而即发 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