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衡阳道间》

时间: 2025-04-27 14:54:21

诗句

风著征裘层晚寒,一番春事在征鞍。

羞听后骑鸣笳鼓,赢得儿童夹道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4:21

原文展示:

风著征裘层晚寒,一番春事在征鞍。羞听后骑鸣笳鼓,赢得儿童夹道看。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风中披着征途的皮衣,感受到层层的晚寒。春天的气息已经在马鞍上荡漾。羞于听到后面骑行者的笳声和鼓声,结果吸引了许多儿童在路旁观看。

注释:

  • 风著:风吹着,穿着。
  • 征裘:旅行时穿的皮衣。
  • 层晚寒:指的是深秋或晚冬时节的寒冷。
  • 一番春事:指春天的气息或春天的景象。
  • 羞听:感到羞愧,不愿意听。
  • 后骑:指后面的骑行者。
  • 鸣笳鼓:笳是一种乐器,鼓声则是打鼓的声音。
  • 夹道看:在路旁观看。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春天的期待。诗中提到的“鸣笳鼓”,在古代常用作传递信号或庆祝场合,暗示了出征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山水、田园和旅行的场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衡阳道间》创作于诗人行旅之际,表现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尤其是在旅途的寒冷中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诗歌鉴赏:

《衡阳道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风著征裘层晚寒”,描绘了诗人身处寒风中的孤独与坚持,显示了他作为旅者的艰辛。而“一番春事在征鞍”,则是对春天的渴望,意味着即使在寒冷中,诗人心中也怀有春天的希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接下来的“羞听后骑鸣笳鼓”,则表现了诗人对后方骑行者的情感纠结,他感到不愿意听到嘈杂的声音,似乎在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而最后一句“赢得儿童夹道看”,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儿童的观看不仅显示了旅途的热闹,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温暖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旅途艰辛的同时,流露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热爱,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著征裘层晚寒:旅途中的寒冷感受与外界环境的描绘,传达出诗人行走的艰辛。
  • 一番春事在征鞍: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影响到诗人的旅程,象征着希望。
  • 羞听后骑鸣笳鼓: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赢得儿童夹道看:儿童的目光象征着纯真和对生活的好奇,增添了诗的生动气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采用了对仗的形式,如“风著征裘”和“层晚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风”、“寒”、“春事”等意象,构建出季节变换的感觉,传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旅途中的孤独与渴望,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 征裘:代表了旅行者的身份与坚持。
  • 春事:象征着希望与重生的气息。
  •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后骑”指的是: A. 前面的骑行者
    B. 后面的骑行者
    C. 观众
    D. 诗人自己

  2. “一番春事在征鞍”中的“春事”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春天的花朵
    C. 春天的活动
    D. 春天的动物

  3. 诗中“儿童夹道看”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好奇与纯真
    C. 厌倦
    D. 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衡阳道间》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但前者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后者则关注于旅途中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评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捣练子·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丁卯秋日重过南屏故居有感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送别) 捣练子 月夜小饮 捣练子 捣练子 秋感 捣练子 望家信不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能胜贫 过酒 乘云行泥 铠装 羊字旁的字 抛盔弃甲 龝字旁的字 人命危浅 轻暑 二字旁的字 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舌开头的成语 一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包含撮的成语 痛剿穷追 红叶之题 国士无双 萧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