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3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33:55
沁园春(乙卯初度和程都大韵)
雪山有缘,白首重来,信不偶然。
怅怆凄未洗,平戎何策,
英灵不绝,赖蜀多贤。
耆旧二三,甲兵百万,
力障狂澜回巨川。
秋声静,共巍楼把酒,自足筹边。
何人为我笺天。
焉用此客星留井躔。
正柴桑栗里,稻肥蟹健,
松江笠泽,莼美鲈鲜。
百计求闲,一归未得,
便得归闲能几年。
持公赋,待后堂新唱,
夸语彭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雪山下重回故地的感慨,感到相聚并非偶然。虽然心中有些怅然和悲凉,但仍思考着国家的安危和对策。英烈的精神不灭,幸而蜀地有贤才相助。回想起当年耆旧的几位长者和百万甲兵,能够共同抵挡那狂风巨浪。如今秋声萧瑟,和友人共饮高楼之上,心中自有边疆的计谋。谁能为我写下这天上的诗篇呢?何必依赖那远方的星辰,去留恋那井边的星轨。在柴桑和栗树之间,稻谷丰盈蟹肥,松江和笠泽里,莼菜美味鲈鱼鲜。虽然百般求闲,但归来的路依然漫长,便得归闲能有几年。持有公家的赋税,等待后堂的新曲唱响,夸赞的言辞如彭宣般雄伟。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生于徽州,因其诗词风格独特而受到赞誉。他的诗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乙卯年初,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感受到社会的不安与乱象,故而以此诗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李曾伯的这首《沁园春》以雪山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壮阔的背景,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和未来的沉思。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英灵”、“甲兵”、“狂澜”等,表达出对战乱、对英雄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诗的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深入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个人的抒怀,更是对社会的反思。最后,诗人在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中,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流畅自然,更在情感上深刻而丰富,展现了李曾伯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对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英灵”指的是:
A. 战争中的英雄
B. 自然的灵魂
C.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D. 诗人的朋友
“秋声静,共巍楼把酒”中,诗人和谁一起喝酒?
A. 家人
B. 朋友
C. 军队
D. 陌生人
诗人对未来的期望是:
A. 一直奋斗
B. 归闲能几年
C. 游山玩水
D. 远离故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曾伯的《沁园春》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李曾伯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历史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时事的直接抒发。李曾伯的诗中有更多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杜甫则通过直接的叙述展现了他的悲痛与忧虑。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