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

时间: 2025-05-05 13:26:34

诗句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乐衰民益虏资。

绐楚进曾我纪信,交秦计卒坠张仪。

抗言玉铉呈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6:34

原文展示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
作者:李曾伯 〔宋代〕

盟寻城下事方危,
尚乐衰民益虏资。
绐楚进曾我纪信,
交秦计卒坠张仪。
抗言玉铉呈何及,
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
小臣唯有泪沾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北方战乱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的“盟寻城下事方危”表达了当时国家危机的紧迫感,民众的困苦让人痛心,尤其是在外敌的侵扰下,国家的资源也被掠夺得越来越少。“绐楚进曾我纪信”指出了历史上楚国对信的欺骗,而“交秦计卒坠张仪”则暗指秦国的谋略导致了失败。接下来,作者感叹“抗言玉铉呈何及”,说明即使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捐积琼林惜已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感叹时光的流逝。“劫火既灰遗墨在”则是对战乱后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忧伤,而最后一句“小臣唯有泪沾颐”则是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悲伤。


注释

  • 盟寻:指结盟和寻求帮助。
  • 方危:正处于危急的状态。
  • 衰民:受苦的百姓。
  • 益虏资:使敌人获得更多的资源。
  • 绐楚:欺骗楚国。
  • 纪信:指历史人物纪信,是反映忠诚和信义的象征。
  • 交秦:与秦国交往。
  • 张仪: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以计谋著称。
  • 玉铉:指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 琼林:美好的象征,形容美好的时代或生活。
  • 劫火:指战乱带来的毁灭。
  • 遗墨:留下的文化遗址或文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景山,号弈山,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而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靖康之难之后,北宋灭亡,金朝入侵,国破家亡,民众苦不堪言。李曾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国家危机的忧虑和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伏读靖康宸札有感》深刻反映了宋朝末年的动荡局势,诗中融合了历史的回顾与个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事件和个人感受,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在“盟寻城下事方危”中,作者直接指出了国家的危机,给人一种紧迫感;而“尚乐衰民益虏资”则揭示了国家内忧外患的严酷现实,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诗中提到的历史典故,如“绐楚进曾我纪信”和“交秦计卒坠张仪”,不仅增强了诗的历史厚度,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教训。李曾伯以此说明,历史虽有教训,但现实的苦难依然无法回避。接下来的“抗言玉铉呈何及”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失落,期许的美好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两句“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既感叹文化的破毁,又流露出个人的哀伤。诗人的泪水不仅是对历史遗产的惋惜,更是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悲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盟寻城下事方危:在城外寻求盟友的事情正处于危急之中,说明国家的危险。
  2. 尚乐衰民益虏资:即使如此,仍然有乐观者,然而民众却愈发衰弱,敌人却因此获利。
  3. 绐楚进曾我纪信:历史上楚国对纪信的欺骗,暗喻政治上的不信任。
  4. 交秦计卒坠张仪:与秦国交往的策略最终导致了失败,表现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5. 抗言玉铉呈何及:理想的美好愿望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感到失落。
  6. 捐积琼林惜已迟: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感叹时光流逝。
  7. 劫火既灰遗墨在:战乱后的文化遗产依然存在,但已无力恢复。
  8. 小臣唯有泪沾颐:小臣只能以泪水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哀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衰民益虏资”与“绐楚进曾我纪信”,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历史事件与现实苦难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夸张:表述上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情感的强烈。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危机和民众困苦的深切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无奈,体现了深厚的忧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盟寻:象征着合作和希望。
  • 衰民:代表着饱受战争摧残的百姓。
  • 玉铉:象征理想与美好。
  • 琼林:象征曾经的繁华与美好生活。
  • 劫火:象征战争对文化和社会的摧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盟寻城下”的意思是: A. 寻求和平
    B. 寻找盟友
    C. 寻找财富
    D. 寻求名声

  2. “劫火既灰”中“灰”的意思是: A. 灰烬
    B. 灰心
    C. 灰色
    D. 灰尘

  3.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 A. 盟寻城下事方危
    B. 抗言玉铉呈何及
    C. 捐积琼林惜已迟
    D. 劫火既灰遗墨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山》:李煜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伏读靖康宸札有感》的共同点在于都反映了国家危机与人民苦难,但杜甫的笔调更为悲壮,而李曾伯则带有历史反思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传承》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系乐府十二首。下客谣 说洄溪招退者(在州南江华县) 夜宴石鱼湖作 酬孟武昌苦雪 登殊亭作 演兴四首。讼木魅 引极三首。怀潜君 漫歌八曲。将牛何处去二首 农臣怨 贼退示官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氏字旁的字 噰噰 以退为进 遗赈 黑沉沉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提手旁的字 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辛字旁的字 麋捐 包含汾的词语有哪些 泰昊 寡恩薄义 包含督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奉的成语 出何经典 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