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2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22:51
原文展示:
题云梦亭 崔橹 〔唐代〕 薄烟如梦雨如尘,霜景晴来却胜春。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烟雾如同梦境,细雨如同尘埃,霜后的景色在晴天显得比春天还要美丽。池西边那棵红叶树,不知何时能与何人相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云梦亭周围的景色,通过对薄烟、细雨、霜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相伴之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梦亭周围的景色,通过“薄烟如梦雨如尘”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朦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后两句“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伴侣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伴侣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伴侣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薄烟如梦雨如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中的“霜景晴来却胜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霜景比春天还要美丽 B. 霜景不如春天美丽 C. 霜景和春天一样美丽 D. 霜景比春天更寒冷 答案:A
诗中的“好住池西红叶树”暗示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珍视 B. 对红叶树的厌恶 C. 对池西的厌恶 D. 对红叶树的忽视 答案:A
诗中的“何年今日伴何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担忧 B. 对伴侣的渴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孤独的接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