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33:44
原文展示:
南阳见柳
崔橹 〔唐代〕
夜来风入最高枝,罥断愁肠几尺丝。
楚塞曾吟烟午处,曲江长忆雪晴时。
金衔细毂萦回岸,戍笛牛歌远近陂。
还把旧年惆怅意,武安城下一吟诗。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风吹入了最高的柳枝,缠绕着几尺长的愁肠丝。
在楚塞曾经吟咏烟雾缭绕的午时,长久地回忆曲江雪后的晴朗时光。
金衔细毂在岸边回旋,戍边的笛声和牛歌在远近的坡地上传来。
依然怀抱着旧年的惆怅心情,在武安城下吟咏这首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罥(juàn):缠绕。
- 楚塞:指楚地的边塞。
- 曲江:地名,位于长安(今西安)东南,唐代著名的风景区。
- 金衔细毂(gǔ):形容车辆装饰华丽,行驶时车轮环绕。
- 戍笛:边防士兵吹的笛子。
- 牛歌:农民的歌声。
典故解析:
- 曲江长忆雪晴时:曲江在唐代是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雪晴时的曲江景色尤为美丽,诗人借此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崔橹在南阳见到柳树时,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情感,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晚风吹柳枝的景象,引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诗中“罥断愁肠几尺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愁绪的缠绵不断。后文通过对楚塞和曲江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金衔细毂和戍笛牛歌的描绘,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最后,诗人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寄托在武安城下的吟咏中,表达了对过往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夜来风入最高枝”,以夜晚的风吹动柳枝,引出诗人的情感。
- 第二句“罥断愁肠几尺丝”,用“罥断”形容愁绪的缠绕,形象生动。
- 第三句“楚塞曾吟烟午处”,回忆在楚塞吟诗的情景,增添了诗的历史感。
- 第四句“曲江长忆雪晴时”,通过对曲江雪晴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第五句“金衔细毂萦回岸”,描绘了车辆在岸边行驶的景象,增添了诗的动感。
- 第六句“戍笛牛歌远近陂”,通过戍笛和牛歌的声音,展现了边地的宁静与和谐。
- 第七句“还把旧年惆怅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情感的怀念。
- 第八句“武安城下一吟诗”,将情感寄托在吟诗中,完成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罥断愁肠几尺丝”,用“罥断”比喻愁绪的缠绕。
- 拟人:如“夜来风入最高枝”,将风拟人化,赋予其动作。
- 对仗:如“楚塞曾吟烟午处,曲江长忆雪晴时”,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来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触发。
- 最高枝: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情感的寄托。
- 愁肠:象征着内心的痛苦和忧愁。
- 楚塞:象征着边疆的艰苦和历史的沉淀。
- 曲江: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文人雅集的场所。
- 金衔细毂:象征着繁华和变迁。
- 戍笛牛歌:象征着边地的宁静和生活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罥断愁肠几尺丝”中的“罥”字是什么意思?
A. 缠绕 B. 断裂 C. 飘动 D. 悬挂
- 诗中提到的“曲江”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D. 洛阳
-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愤怒 C. 惆怅 D. 平静
答案: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对边塞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崔橹《南阳见柳》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但崔橹的诗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崔橹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崔橹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