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紫岩杂咏·飞瀑》

时间: 2025-04-20 08:11:36

诗句

欲作银河落,支筇仰面看。

会须雷电散,已觉逼人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08:11:36

原文展示:

欲作银河落,支筇仰面看。会须雷电散,已觉逼人寒。

白话文翻译:

这瀑布就像银河一样倾泻而下,我支着拐杖仰望着它。必然要等到雷电散去,我才感觉到那股寒意逼人。

注释:

  • 欲作:想要,打算成为。
  •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形容水流的壮观。
  • :落下,降落。
  • 支筇:支撑拐杖,筇是竹制的拐杖。
  • 仰面:仰望,抬头看。
  • 会须:必然要,势必。
  • 雷电散:雷电消散,形容天气变得平静。
  • 逼人寒:寒意逼近,让人感到寒冷。

典故解析:

“银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浩瀚与壮丽。诗中提到的“雷电”,在古代文化中常与天气变化、自然的威力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天地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山水游历之际,表现出诗人对壮丽自然的感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思考。

诗歌鉴赏:

《紫岩杂咏·飞瀑》一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飞瀑的壮观与自然的震撼力。诗人开篇即以“欲作银河落”描绘飞瀑如银河倾泻而下,体现出其宏大与壮丽。接着,诗人支筇仰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欣赏与向往。诗的后两句“会须雷电散,已觉逼人寒”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变与威严,尽管欣赏着美丽,寒意却已悄然袭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又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人在描绘飞瀑时,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穿透力。诗中渗透着一种哲理,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亦要尊重其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作银河落:诗人以银河来比拟飞瀑,表现出这一自然景观的巨大与壮丽。
  • 支筇仰面看:诗人在欣赏飞瀑的同时,表现出一种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状态。
  • 会须雷电散:暗示自然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体现出自然的威严。
  • 已觉逼人寒:表现出自然的力量让人感到寒意,警示人们对自然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瀑比作银河,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前后句式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飞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的力量与美丽并存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河:象征浩瀚与壮美,传达出自然的神秘感。
  • 飞瀑:象征力量与美,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雷电:象征自然的威严与不可预知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欲作银河落”的意思是什么? A. 想要飞起
    B. 像银河一样落下
    C. 想要去旅行

  2. 诗人支筇的原因是什么? A. 休息
    B. 仰望飞瀑
    C. 走路困难

  3. “会须雷电散”的含义是什么? A. 要等天气好转
    B. 雷电来了
    C. 要离开这里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曾协的《飞瀑》更加注重自然景观的力量和气势,而王维则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都对自然有深刻的描绘,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景 吹笛月明中 秋景 机丝虚夜月 秋景 牛女年年渡 秋景 乞巧文 夏景 清风左右至 夏景 清室夏含霜 夏景 乔木生夏凉 夏景 林风凉不绝 摸鱼儿(水东桃花下赋) 虞美人 其一 扬州卖镜,上元事也,用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避乡 开园 贝字旁的字 不可缺少 包字头的字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金檠 陵蹈 秋征 包含怛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相应不理 风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死声淘气 社会贤达 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