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0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00:13
紫岩杂咏·坳池
作者: 曾协 〔宋代〕
峭绝崩云处,泓澄忽此逢。
宁知一勺水,清润入千峰。
在那峭壁陡峭、云雾缭绕的地方,意外地遇见了这清澈的池水。谁能想到,只有一勺水,竟然能滋润千山万峰。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观与许多古诗中常见的清泉、山峰相呼应,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场景。开头的“峭绝崩云处”,将读者带入一个险峻的山崖之上,云雾缭绕,给人以一种高远、孤独的感觉。而“泓澄忽此逢”则转瞬来到了一个意外的清澈池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讲述一个不可思议的奇遇。
接着,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宁知一勺水,清润入千峰”的表述,深化了主题。这里的“一勺水”不仅是对那个池塘水量的形象化描述,更象征着大自然中微小事物的巨大影响力。从一滴水可以滋润千山,暗示了自然界中微小与伟大的辩证关系,也让人反思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哲理的追问,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自然主义特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微小事物带来的大影响,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峭绝崩云处”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平坦的土地
B. 陡峭的山崖
C. 宁静的湖泊
“一勺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大自然的力量
B. 小事物的影响力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宁静与闲适的氛围,而曾协的《坳池》则突出自然的险峻与生命的微妙影响,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