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紫岩杂咏·坳池》

时间: 2025-05-03 23:00:13

诗句

峭绝崩云处,泓澄忽此逢。

宁知一勺水,清润入千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00:13

原文展示:

紫岩杂咏·坳池
作者: 曾协 〔宋代〕

峭绝崩云处,泓澄忽此逢。
宁知一勺水,清润入千峰。

白话文翻译:

在那峭壁陡峭、云雾缭绕的地方,意外地遇见了这清澈的池水。谁能想到,只有一勺水,竟然能滋润千山万峰。

注释:

  • 峭绝:形容山势陡峭而险绝。
  • 崩云处:崩塌的山体与云雾相接的地方。
  • 泓澄:清澈的水。
  • 宁知:难以想到,岂能想象。
  • 一勺水:比喻少量的水。
  • 清润:清凉滋润。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观与许多古诗中常见的清泉、山峰相呼应,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甚少记载,其诗歌以清新灵动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游历山水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场景。开头的“峭绝崩云处”,将读者带入一个险峻的山崖之上,云雾缭绕,给人以一种高远、孤独的感觉。而“泓澄忽此逢”则转瞬来到了一个意外的清澈池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讲述一个不可思议的奇遇。

接着,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宁知一勺水,清润入千峰”的表述,深化了主题。这里的“一勺水”不仅是对那个池塘水量的形象化描述,更象征着大自然中微小事物的巨大影响力。从一滴水可以滋润千山,暗示了自然界中微小与伟大的辩证关系,也让人反思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哲理的追问,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自然主义特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峭绝崩云处”:描绘了一个高耸入云、险峻的地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泓澄忽此逢”:意外地遇见了清澈的水,表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美好。
    • “宁知一勺水”:用反问句的方式,强调出乎意料的事实。
    • “清润入千峰”:通过比喻,展示了水的滋润力,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滋润的力量,象征自然的恩赐。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前后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微小事物带来的大影响,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意象分析:

  • 峭壁:象征着自然的险峻与壮丽。
  • 池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恩赐。
  • 千峰:代表着广阔的自然景观,暗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峭绝崩云处”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平坦的土地
    B. 陡峭的山崖
    C. 宁静的湖泊

  2. “一勺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大自然的力量
    B. 小事物的影响力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宁静与闲适的氛围,而曾协的《坳池》则突出自然的险峻与生命的微妙影响,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卧屏十八花·海棠 疏慵 题卧屏十八花 白菊 月岩 张千里惠诗次韵 不饮 天宝三绝 崔申之以诗为别苏明父郭逢叔各有和章谨复用 满庭芳(和催梅) 题曲屏牡丹桃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密开头的成语 漆宫 飞句 尊开头的成语 黽字旁的字 走棋 君子协定 言中事隐 车字旁的字 河汉予言 人字头的字 旡字旁的字 逼禅 一本万殊 携老挈幼 移山 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