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词 其六》

时间: 2025-07-31 19:39:25

诗句

挂帆挝鼓响耽耽,南船北船密如蚕。

往日南人齐赴北,如今北客尽朝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9:39:25

原文展示:

挂帆挝鼓响耽耽,南船北船密如蚕。
往日南人齐赴北,如今北客尽朝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船只在水上行驶的情景,帆挂起、鼓声响亮,南方的船和北方的船密集得像蚕一样。过去南方的人们都去北方,而现在北方的客人又都朝着南方而去。

注释:

  • 挂帆:指船上扬起帆,准备出航。
  • 挝鼓:打鼓,指船上用鼓声来号召或引导。
  • 耽耽:形容声音大而清晰。
  • 密如蚕:形容船只聚集得很密,像蚕茧一样。
  • 南人:指南方的人。
  • 北客:指北方的客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南人”和“北客”反映了当时南北方的交流与往来,可能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息息相关。此类对比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常用来描绘人们的迁徙与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描写社会风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在明代社会背景下创作,反映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出行习惯。

诗歌鉴赏:

《竹枝词 其六》是一首生动描绘水上交通与人们生活的诗作。开头以“挂帆挝鼓响耽耽”引入,声音的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读者仿佛能听见鼓声和看到扬帆的船只,展现了水上交通的繁忙与热闹。接着以“南船北船密如蚕”来形容船只的聚集,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水路交通的繁荣,给人一种热闹非凡的感觉。

而后两句“往日南人齐赴北,如今北客尽朝南”则形成鲜明对比,过去南方人向北方出行的情景与如今北方客人纷纷南下的状态对照,展现出人们出行方向的变化,更深层地反映了南北方交流的历史演变。这种南北的迁徙,也暗示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整首诗在热闹的描写中蕴含了更深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挂帆挝鼓响耽耽:描绘出船只出航的情景,声响清晰而响亮。
    • 南船北船密如蚕:比喻船只的聚集,表达了水上交通的繁忙。
    • 往日南人齐赴北:回忆过去南方人去北方的情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习俗。
    • 如今北客尽朝南:表现出如今北方客人多朝南而去,暗示经济文化的南北流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只比作蚕,形象地表现出船只的数量和密集。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情感的冲击力。
  • 主题思想

    • 该诗通过描绘南北方人们的迁徙,反映了历史上经济文化交流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轨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出行与希望。
    • :象征着号召与热闹。
    • :象征着交通与交流。
    • 南人、北客:象征着人们的迁徙与文化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挂帆挝鼓响耽耽”中的“耽耽”是指什么? A. 轻声细语
    B. 响亮清晰
    C. 低声细语

  2. 诗中提到的“南人”是指哪里的人民?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竹枝词 其六》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展现了当时的人们生活状态,但前者更注重描绘交通与交流,而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竹枝词的艺术特色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呈潘潭州十首 其三 坐中留别正之 送逸归上饶赴试 二十八日雪二十九日未已赋诗凡五首 过女儿浦 用初三日韵简伯玉昆仲 读去非有行集 过饮毕叔文家题其壁 曾耆英见过题赠六言四首 漫兴十一首 其十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木南门 标征 枕麹藉糟 噬脐莫及 阜字旁的字 冲风冒雨 龙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迁延顾望 折拒 雨夹雪 包含劈的成语 裱画匠 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振民育德 包含宣的成语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