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道友》

时间: 2025-07-26 23:39:47

诗句

两颔凝清霜,玉炉焚天香。

为我延岁华,得入不死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3:39:47

原文展示

寄道友
作者:祝元膺 〔唐代〕
两颔凝清霜,玉炉焚天香。
为我延岁华,得入不死乡。

白话文翻译

两腮上凝聚着清霜,玉炉中燃烧着天香。
为我延续岁月华彩,得以进入不死的境乡。

注释

  • 两颔:指两腮,形容面容清秀,可能有凛凛寒霜的感觉。
  • 凝清霜:凝聚的清霜,形容冷清的气氛,或指人的容颜如霜雪般清丽。
  • 玉炉:指古代用于焚香的器具,象征高雅和清香。
  • 焚天香:焚烧的香气,指香气四溢,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 延岁华:延续岁月的华彩,表达希望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愿望。
  • 不死乡:传说中的仙境,意指长生不老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玉炉”和“天香”,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常常象征着清雅与高远的志向。古代迷信长生不老,常常以“仙乡”作为理想的归宿。这种追求在唐代尤为流行,许多诗人都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祝元膺,唐代诗人,少有名声,作品多以清雅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喜欢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学艺术蓬勃发展。诗人可能在某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清冷的气息与香气,激发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幻想。

诗歌鉴赏

《寄道友》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长生的向往。开头“两颔凝清霜”以形象的描述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清寂而又高远的氛围,仿佛可以感受到寒霜的冷意,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接着“玉炉焚天香”则通过香气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不死乡的向往,诗人希冀通过长生不老的理念,追寻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这种追求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理想,也折射出唐代文人对生命、死亡的思考与探讨。在这样一个物质盛世中,精神世界的追求显得尤为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两颔凝清霜”:描绘了一种清冷的面容,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2. “玉炉焚天香”:通过美丽的香气,象征着诗人的高雅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3. “为我延岁华”:表达了对长生的渴望,希望能够延续生命的美好。
    4. “得入不死乡”:期盼能够进入理想的仙境,追求永恒的生命。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清霜”比作人的面容,增强了诗的意境。
    2. 对仗:如“焚天香”与“延岁华”,体现了唐诗的工整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表达了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清霜:象征着寒冷与清丽,暗示诗人的内心情感。
  • 玉炉:象征着高雅、洁净的精神追求。
  • 天香:象征着美好与和谐,传递出生活的愉悦。
  • 不死乡:象征着理想的追求与向往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两颔凝清霜”中“凝清霜”的意思是: A. 变得寒冷
    B. 变得清新
    C. 变得迷人
    D. 变得无趣

  2. 诗中提到的“玉炉”象征着: A. 财富
    B. 高雅与清香
    C. 权力
    D. 战争

  3. 诗人对“不死乡”的渴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表达了对爱情与生命的思考。
  • 《庐山谣》:王维,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寄道友》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但《将进酒》更为豪放,体现了对生活的热情,而《寄道友》则显得清新脱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长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霁后贻马十二巽 关山月 咏山泉 / 山中流泉 望九疑 闲居冬末寄友人 十六夜月 送友人赴举 题娥皇庙 湖中闲夜遣兴 闲居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陆池莲 赤字旁的字 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至死靡他 包含波的词语有哪些 岸谷之变 藏龙卧虎 刀痕 一笑置之 响彻云际 连射 韭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省选 比字旁的字 痴呆懵懂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