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07
望九疑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浮生犹役役,未得便寻真。
白日如无路,青山岂有人。
烟收遥岫小,雨过晚川新。
倚杖何凝望,中宵梦往频。
这一生仍在劳作中,未能寻找到真实的自我。
白天仿佛没有出路,青山上又岂会有人。
烟雾散去,远处的山峰显得细小,
雨过之后,傍晚的河流显得焕然一新。
我倚着拐杖凝望着远方,半夜的梦境频频而来。
朱庆馀,唐代诗人,字景元,号青山,晚唐著名诗人之一,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作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望九疑》创作于一个宁静的时刻,诗人可能身处于一片青山绿水之间,内心充满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诗人个人的孤独。
《望九疑》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四联,以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首联“浮生犹役役,未得便寻真”直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疲惫与对真实自我的渴望。生活如同牢笼,诗人虽身在其中,却难以找到真正的自我。这种感受在现代社会中也极具共鸣,许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都难以停下脚步,去思考自己的心灵。
次联“白日如无路,青山岂有人”通过对白天与青山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在这片青山之中,诗人与自然相依相伴,却又感到无比孤寂。这种情感在自然景象中得到了升华,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美。
后两联则通过“烟收遥岫小,雨过晚川新”展示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烟雾的散去象征着困惑的消除,雨后的新生则意味着希望的重燃。虽然生活充满艰辛,但自然的力量可以给予人们重新开始的勇气。
最后一句“倚杖何凝望,中宵梦往频”则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倚杖而望,似乎在期待着什么,梦的频繁出现也暗示着内心的渴求与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从无奈到希望,最终回归到自我反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闭环,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敬畏。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最终寻求希望的力量。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浮生犹役役”的含义是什么?
诗人“白日如无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雨过晚川新”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