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1:14
燕泥沾粉,鱼浪吹香,芳堤十里晴。静惹游丝,花边袅袅扶春。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堪爱处,是扑帘娇软,随马轻盈。长是河桥三月,做一番晴雪,恼乱诗魂。带雨沾衣,罗襟点点离痕。休缀潘郎鬓影,怕绿窗年少人惊。卷春去,翦东风千缕碎云。
燕子飞过泥土,沾上了粉色的花瓣;鱼儿在浪花中游动,吹来阵阵清香,芳香的堤岸上十里晴空。静静地引发游丝,花边轻轻摇曳着迎接春天。最让人怜惜的是那飘泊的情怀,记得在章台曾经扎过的青色花带。可爱的地方,是那轻柔的帘幕,随马轻盈而动。正是三月的河桥,像是下了一场晴雪,让人诗魂恼乱。雨水沾湿衣襟,罗襟上点点离痕。不要再装饰潘郎的鬓影,怕惊动那些年少的女子。春天已卷去,东风如剪,千缕碎云飘散。
作者介绍:周密(1232年-1298年),字孟坚,号穷睇,南宋末期人,著名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感情著称,其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周密生活在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民族危机,并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此时的春天象征着希望与重生,而柳花则寓意着柔情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声声慢(柳花咏)》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过往情感的缅怀。首句“燕泥沾粉,鱼浪吹香”,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活力。接着,诗人引入了个人情感的元素,“多情最怜飘泊”,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青涩岁月的追忆与惋惜,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长是河桥三月,做一番晴雪”,这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还通过“晴雪”这一比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表达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结尾部分,“卷春去,翦东风千缕碎云”则是对春天的告别,寓意着美好而短暂的青春,如同春风和碎云般难以把握,给整首词带来了感伤的情绪。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过往岁月的珍惜与追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过往情感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珍惜与对短暂美好时光的感伤。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燕泥”指的是什么? A) 燕子飞过的泥土 B) 燕子的窝 C) 燕子捕食的地方 答案:A
“长是河桥三月”中的“三月”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章台”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古代女子聚会的地方 C) 一种乐器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声声慢(柳花咏)》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