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1:29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
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
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
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
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有位客人突然敲门,来请求我写篇润笔。
他请求我为他写墓志铭,竟想让我阿谀奉承。
说到政治,必然提到龚黄;说到学问,必然提到程朱。
我只当作游戏,依他的意愿来写。
拼凑成一篇,竟然成了君子的徒弟。
核查他平日的行为,十份中没有一份是真。
如果这篇文章流传后世,谁还知道贤愚?
或许还会被当作依据,最终入史册抄录。
可知青史中,大半都属于诬陷。
赵翼(1727-1815),字孟椿,号岚溪,清代诗人、词人和书法家,生于湖南,晚年居于北京。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闲适的生活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为主题。
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士人风范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一位请求写作的客人,表达了对虚假献媚风气的讽刺和对历史记载的不信任。
《后园居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洞察。诗中以一位客人来访为引子,提出请求,实际上揭示了当时士人之间流行的阿谀奉承之风。诗人在应邀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嘲讽的态度,虽出于玩笑,却揭示了对这种风气的不满。
诗中提到的“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不仅是对历史名人的引用,更是对社会风气的批评,表明人们在言论上常常被这些权威所局限。诗的最后两句则直接质疑了历史的真实性,表达了对历史书写的不信任,强调许多流传下来的历史记载往往是伪造的、带有偏见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嘲与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风气的反思,批评虚伪的阿谀奉承与对历史的怀疑,表达了对真实与虚假之间的深刻思考。
赵翼生活在什么时代?
诗中提到的“龚黄”指的是什么?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