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0:09
见新历有感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小时玉雪二尊怜,
两字眉间点缀鲜。
尚记嬉游佩觿日,
安知荏苒钓璜年。
渡辽难以偏师从,
归鲁犹将旧学传。
自古乡先祭于社,
不须辛苦上凌烟。
小时候,父母对我如同玉雪般的疼爱,
这两个字在眉间点缀得鲜明而美好。
我还记得嬉游佩觿的日子,
怎会知道时光荏苒,已到了钓鱼的年纪。
渡过辽河,难以偏离师长的教导,
回到鲁地,仍旧要传承旧学。
自古以来,乡里先祭于社,
不必辛苦攀登到凌烟阁上。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履善,号石庵,南宋著名诗人,初为理学家,后专注于诗歌创作,作品多以抒发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个人成长的回忆,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以及对家乡的情感。
这首诗以“见新历”为切入点,透过对个人成长岁月的回顾,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开篇以“小时玉雪二尊怜”引入,生动描绘了父母对孩子的呵护,表达了对童年幸福时光的珍视。接下来的“尚记嬉游佩觿日”则将读者引入了美好的回忆之中,体现了少年时的快乐与无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意识到时光的荏苒,已然到了钓鱼的年纪,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无奈与责任感。“渡辽难以偏师从”一句,表达了对师长教诲的依赖与尊重,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最后两句“自古乡先祭于社,不须辛苦上凌烟”则一方面强调了乡土文化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传统的尊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A. 渡辽
B. 玉雪
C. 钓璜
“渡辽难以偏师从”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师长的尊重
C. 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提到的“凌烟”象征什么?
A. 乡土文化
B. 功名与地位
C. 童年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见新历有感》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