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上声》

时间: 2025-07-29 06:13:06

诗句

沟渠通疏荷,浦屿隐浅筱。

舟闲攒轻蘋,桨动起静鸟。

阴稀馀桑闲,缕尽晚茧小。

吾徒当斯时,此道可以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6:13:06

原文展示:

沟渠通疏荷,浦屿隐浅筱。舟闲攒轻蘋,桨动起静鸟。阴稀馀桑闲,缕尽晚茧小。吾徒当斯时,此道可以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宁静景象:沟渠旁的荷花开放,水边的小岛隐约可见几根细竹。小舟悠闲地停在水面,轻轻的水草聚拢在一起,桨划动时惊起了静静停息的鸟儿。树阴稀疏,桑树的阴凉处显得格外清闲,晚风吹过,蚕茧的丝线也在慢慢消散。在这个时光中,我们应当享受此刻的宁静与美好。

注释:

  • 沟渠:指灌溉的水渠,通常与荷花生长有关。
  • 疏荷:稀疏的荷花,形容荷花开得散而不密。
  • 浦屿:岸边的小岛。
  • 浅筱:细小的竹子。
  • 舟闲:小舟静静地停着。
  • 轻蘋:轻柔的水草。
  • 桨动:划桨时的动作,打破水面的宁静。
  • 静鸟:平静停在水边的鸟儿。
  • 阴稀:树荫稀疏。
  • 缕尽:丝线逐渐消散。
  • 吾徒:我们这些人。
  • 当斯时:在这个时候。
  • 此道可以了:此时此刻,可以享受这一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5年-883年),字承庆,号乐天,唐代诗人,生于浙东,后迁居至扬州。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诗坛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皮日休的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盛夏,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夏日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是一首典型的描写夏日风光的诗作。诗中通过优美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悠闲的夏日场景。开篇的“沟渠通疏荷”,以水渠和荷花作为引子,设置了一个恬淡的背景。接着,诗人描绘了小舟、轻蘋和静鸟,这些意象彼此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夏日画卷。

诗中的“阴稀馀桑闲,缕尽晚茧小”,则进一步深化了夏日的宁静感。桑树的阴影下显得格外悠闲,夕阳西下,蚕茧的丝线也在微风中轻轻散去,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皮日休以其清新的笔调,将自然和人心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切的美感和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沟渠通疏荷:描绘水渠旁开着的荷花,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2. 浦屿隐浅筱:小岛隐约可见,细竹映衬着水面的宁静,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
  3. 舟闲攒轻蘋:小舟静静停靠,水草轻柔覆盖,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4. 桨动起静鸟:桨划动时惊起静止的鸟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 阴稀馀桑闲:树荫稀疏,桑树显得格外清闲,描绘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6. 缕尽晚茧小:晚风吹拂,蚕茧的丝线逐渐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7. 吾徒当斯时:我们在这个时刻,应当感受到当下的美好。
  8. 此道可以了:表达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宁静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描绘静鸟和轻蘋,赋予其生命感,使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是夏日的代表花卉。
  2. 小舟:象征着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的自由与放松。
  3. 静鸟:象征着宁静与和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 桑树:象征着安宁与闲适,代表着乡村生活的平和。
  5. 蚕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沟渠通疏荷”描绘的是哪种植物? A. 竹子
    B. 荷花
    C. 菊花
    D. 玫瑰

  2. 诗中提到的小舟是如何描述的? A. 快速行驶
    B. 静静停靠
    C. 漂浮不定
    D. 带着风帆

  3. 诗中“缕尽晚茧小”中“缕”指的是什么? A. 线
    B. 竹
    C. 草
    D. 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皮日休的《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更偏向于夏日的悠闲与宁静,而王维则通过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两首诗虽同为描绘自然,但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词典》
  • 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关于皮日休及其作品的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郊游 彭蠡舟中姚南建林慕樵刘元山三孝廉夜话得昏字 答钓叟 庐山 将赴金陵庞弼唐郡伯高苕峰司马贻赠孤鹤横秋卷赋谢 曲江道中 清明后三日偕陈尧伯冼衍孔卢少虚南浦泛舟遇雨 和杨肖韩比部春日环翠轩 其二 和杨肖韩比部春日环翠轩 其一 赠华道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豺节 乐善不倦 气冲志定 日复一日 毛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高情逸兴 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蔽风雨 言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坐言起行 正本溯源 匸字旁的字 淹沈 峭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