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6:55
愁倚阑令
作者: 姚燮 〔清代〕
天涯多少愁魂。只隔着青山一痕。
蘋叶横江春黯黯,人去潮生。
迢迢落日长亭。风吹起杨花语莺。
不是吴娘肠断曲,总是愁声。
这首词表达了远方有多少愁苦的灵魂,唯有一条青山将其隔开。江面上,水草随春水而沉沉,离别的人去后潮水又起。遥远的落日映照着长亭,风中吹起了杨花和黄莺的低语。这不是吴娘那悲伤曲调的原因,而是满满的愁绪。
姚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感悟。其词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愁倚阑令》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因离别、愁苦而感慨万千。词中描绘的忧伤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这首《愁倚阑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愁苦的深刻感悟。开篇“天涯多少愁魂”,即刻引入了愁苦的主题,展现了一种无尽的思念与孤独。青山的描写,既是物理上的隔离,也象征着心灵的距离,使人倍感凄凉。
接下来的“蘋叶横江春黯黯”,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凄清。江面上的水草随波荡漾,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此时,潮水的起伏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情感的写照,带来了离去者的孤寂与无法言说的思念。
“迢迢落日长亭”,描绘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道别的场景,长亭通常是离别之地,落日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终结。风吹动杨花,黄莺的低语则让人感到一种无奈的愁苦,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结尾“不是吴娘肠断曲,总是愁声”,既是对悲伤曲调的反思,也揭示了愁苦的普遍性。诗人并不单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而是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人们普遍的思念与孤独。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与愁苦的深刻反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无奈。
“天涯多少愁魂”中的“愁魂”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灵魂
B. 愁苦的灵魂
C. 忧伤的灵魂
D. 无忧的灵魂
“只隔着青山一痕”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友谊
B. 隔离与距离
C. 高远的理想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吴娘”是谁的典故?
A. 李白
B. 杜甫
C. 红楼梦中的人物
D. 西游记中的人物
可以将《愁倚阑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离愁,但李清照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而姚燮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愁苦,展现不同风格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