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0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09:14
愁倚阑令 中秋月下,得亚君书,却寄梁溪
作者: 高旭 〔清代〕
天涯远共清光。怯思量。
道是中秋明月好,夜何长。
长空丹桂飘香。对金樽谁诉离肠。
报我黄花佳会近,记重阳。
在这遥远的天涯,共同欣赏着明亮的月光,心中却忐忑不安。
听说中秋的明月是多么美丽,但夜晚却是如此漫长。
天空中丹桂飘散着香气,面对着金杯,我又向谁倾诉这份离愁?
请告诉我,黄花的佳会即将来临,我还记得重阳的节日。
高旭,清代诗人,作品以抒情见长,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是在中秋佳节时写成,正值诗人收到朋友的书信,思念之情在明月之下愈加浓厚。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节日的感慨。
《愁倚阑令》是一首充满思乡情和离愁的诗作。诗人在中秋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却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惆怅。通过“天涯远共清光”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明亮的月光结合在一起,映衬出一种深沉的思念。在这里,月光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道是中秋明月好,夜何长”一句,诗人虽提到中秋明月的美好,却也表达了对漫长夜晚的无奈与孤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接着,诗人提到“长空丹桂飘香”,桂花的香气在空中弥漫,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但面对金樽,诗人又感到无人与之分享这份情感,突出了他的孤独感。
最后,诗人提到重阳节,表达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虽有离愁,但仍存希望。这种情感的起伏,展现了诗人在节日中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对中秋的赞美中,透出离愁与孤独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佳节时对团圆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思考。
“天涯远共清光”中的“天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丹桂”象征什么?
诗人提到的“黄花”指的是哪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