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6:41
愁倚阑令
秋深木落看天际群山仿净明子法
风颾瑟,叶凋零。总关情。我是江潭憔悴客,庾兰成。年来听厌秋声。寻山向流水空亭。无雁无云天一碧,晚来晴。
在秋深的时节,树木凋零,远处的群山仿佛被明净的法华光照亮。秋风瑟瑟,树叶纷纷飘落,所有的情感都与此有关。我是江边的憔悴游子,庾兰花已凋零。年年岁岁,我听厌了秋天的声音,寻山而行,向流水边的空亭。空中既无雁飞,也无云彩,天际一片碧蓝,傍晚时分,阳光明媚。
庾信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描绘秋天的凄凉与孤独。提到“庾兰成”,则是指庾信的名句,象征着秋日的凋零与思念。诗中提及的“明子法”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光明,象征着清净与内心的宁静。
姚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擅长描绘秋冬季节的景象。
该诗作于秋季,正值木落之时,诗人因思乡、思友而感到愁苦,表达了对秋天凋零景象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孤独。开篇的“风颾瑟,叶凋零”,通过声音和视觉的双重感受,渲染出秋天的凄凉氛围。诗人自比“江潭憔悴客”,将自己置于一个孤独的境地,传达出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而“年来听厌秋声”,更是将对秋景的厌倦与内心的惆怅结合在一起,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描绘出寻山向流水的情景,虽然周围环境空旷,天际无雁无云,但“晚来晴”的描写又增添了一丝希望与宁静。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念,展现了忧伤与宁静共存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敏感感受。
诗中提到的“庾兰成”是指谁的作品?
诗句“无雁无云天一碧”表达的情感是?
全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姚燮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通过月光来映衬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