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0:13
愁倚阑令
苔黏屐,絮沾衣。故来迟。
风约池萍晴黛展,远山眉。
休恨春去多时。流莺啭还傍高枝。
此处更无金弹落,莫惊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愁苦的身影,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脚下的苔藓湿润,鞋子被沾染,衣服上也挂着柳絮,因而来得太晚。风儿轻轻吹拂,池塘的浮萍在阳光下显得清晰,远山的轮廓似浓眉一样清晰。诗人不必恨春天流逝得太久,黄莺在高枝上啁啾,似乎还在此处停留。这里再没有金色的落花,唯恐惊动了飞鸟的宁静。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但其作品在清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作品风格清丽。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眷恋。
这首《愁倚阑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春天的思念。诗的开头,苔藓和柳絮的描写使场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但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因环境的潮湿和春天的流逝而感到的惆怅。诗人用“故来迟”表达了对生活节奏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着,诗中“风约池萍晴黛展,远山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致,仿佛一幅清新的山水画。这里的“风约”与“晴黛展”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人虽然恨春去多时,但流莺在高枝的啁啾声又带来一丝生机,暗示生活依然在继续。
最后两句“此处更无金弹落,莫惊飞”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金色的花瓣已经不再,而飞鸟的宁静则传递出一种孤独的情感。这首诗在细腻的抒情中,展现了人与自然、时间之间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共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惆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苔黏屐”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情感是?
“流莺啭”中的“啭”字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