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2:51
深山之间,野水之滨。
礼乐声明,孰见孰闻。
祖庙之严,君臣则存。
失而不图,民以罔观。
在深山之间,野水的边缘,礼乐的声响回荡,谁能见到,谁又能听到呢?祖庙的庄严,君臣的存在依赖于此。如果失去这些而不追求,百姓将无所依托。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均有成就,尤其在散文和诗歌方面颇具影响力,主张理学思想,倡导清新自然的文学风格。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是苏辙在奉命出使契丹时所作,主要表达对国家、文化及其传统的思考和感慨。此诗是其中的一首,反映了对礼乐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深山与野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诗人借助“礼乐声明”这一意象,强调了文明社会中礼仪和音乐的重要性,暗示在社会动荡或远离文明的环境中,这些文化的声音将变得微弱和被忽视。祖庙的庄严象征着传统与历史的延续,表达了对君臣关系的重视。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揭示出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若失去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百姓将无所依托,社会将陷入无序的状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警示人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应忽视根植于社会的礼乐文化。诗人希望通过对传统的怀念,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诗中“礼乐声明”的意思是:
A. 声音宏大
B. 文明的象征
C. 无人听见
D. 以上皆是
“失而不图”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传统的忽视
B. 对未来的渴望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社会的失望
诗中提到的“祖庙”象征着什么?
A. 传统文化
B. 国家力量
C. 人民信仰
D. 自然环境
答案:1. D 2. A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