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家定国朝奉西归》

时间: 2025-05-01 01:44:54

诗句

我怀同门友,势如晓天星。

老去发垂素,隐居山更青。

退翁联科第,俯仰三十龄。

仕官守乡国,出入奉家庭。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

新诗得高趣,众耳昏未听。

笑我老忧患,奔走如流萍。

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

晚春首归路,朱轓照长亭。

县令迎使君,彩服导辎軿。

长叹或垂涕,平反知有令。

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4:54

原文展示:

送家定国朝奉西归
作者: 苏辙〔宋代〕

我怀同门友,势如晓天星。
老去发垂素,隐居山更青。
退翁联科第,俯仰三十龄。
仕官守乡国,出入奉家庭。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
新诗得高趣,众耳昏未听。
笑我老忧患,奔走如流萍。
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
晚春首归路,朱轓照长亭。
县令迎使君,彩服导辎軿。
长叹或垂涕,平反知有令。
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

白话文翻译:

我怀念我的同门朋友,就像晨星在天空中闪烁。
年纪渐长,白发渐多,隐居在青山中。
曾经的老翁联科高第,回首过去三十年。
我曾为官守乡土,出入于家中奉养。
白鹭本性宁静,兰花自有芬芳。
新诗有其高雅趣味,但众人却未曾听闻。
嘲笑我年老多忧,奔波如浮萍漂泊。
衣冠虽然包裹,牙齿和头发却已衰老。
晚春时节返回故乡,红色马车照耀长亭。
县令恭迎使君,华服引导车队。
我长叹或泪下,平反知晓有法令。
此乐我已失去,虽达终究不宁。

注释:

  • 同门友: 同门的朋友,指同学或同宗。
  • 势如晓天星: 比喻友情如同清晨的星星,明亮而少见。
  • 隐居: 隐退于世,表示不再参与官场。
  • 退翁: 退隐的老者。
  • 鹄鹭: 雁和鹭,象征宁静的生活。
  • 芷兰: 兰花,象征高洁的品性。
  • 朱轓: 红色的车,象征喜庆的回归。
  • 彩服: 华丽的衣服,显示出对来宾的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明道,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兄苏轼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生活与自然,反映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的晚年,主要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及社会现状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苏辙的《送家定国朝奉西归》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人生、友情与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以怀念友人引入,描绘出友谊的美好与宝贵。接着,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出诗人对年岁增长的感慨,白发与隐居的意象显露出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中多次提到“老”,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尤其是“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直白地揭示了衰老与生理变化的无奈,触动人心。此外,诗人以“新诗得高趣”自嘲,说明自己虽有理想追求,却被世俗的冷漠与无知所困,这是一种对现代与传统的矛盾感受。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欢送中透出哀伤,描绘了一个即将归去的人的心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结尾的“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更是点明了内心的失落与迷茫,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怀同门友,势如晓天星。”:表达对同门朋友的思念,友谊如晨星般珍贵。
  • “老去发垂素,隐居山更青。”:年岁已高,白发渐生,向往隐居于青山之中。
  • “退翁联科第,俯仰三十龄。”:回首三十年,曾经的高官显赫。
  • “仕官守乡国,出入奉家庭。”:在乡里做官,出入于家庭之中。
  •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白鹭本性宁静,兰花自有芳香,暗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新诗得高趣,众耳昏未听。”:对新诗的欣赏未得到共鸣,被世人忽视。
  • “笑我老忧患,奔走如流萍。”:嘲讽自己年老多忧,像浮萍一样无处归依。
  • “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即使衣服华丽,内心却感到衰老。
  • “晚春首归路,朱轓照长亭。”:晚春时节,归途的红车映照长亭。
  • “县令迎使君,彩服导辎軿。”:县令盛装迎接,使君的到来。
  • “长叹或垂涕,平反知有令。”:感叹间流下泪水,明白世间的无奈。
  • “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虽然达到某种成就,但内心已失去快乐,感到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 “势如晓天星”比喻友情的稀有与珍贵。
  • 对仗: 如“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增加诗歌的音韵美。
  • 象征: 白鹭、兰花象征高洁的品性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谊、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天星: 代表珍贵的友情。
  • 青山: 象征隐逸的理想生活。
  • 白鹭与兰花: 象征高洁与宁静。
  • 朱轓: 代表归家的喜悦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与隐居
    B. 官场与权力
    C. 春天的风景
    D. 对历史的回忆

  2.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中的“鹄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宁静
    C. 忧虑
    D. 年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的《送家定国朝奉西归》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者均为送别诗,但苏辙更侧重于个人感悟与隐居理想,而李白则强调友谊的深厚与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苏辙全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陶移居二首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 答周循州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 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 蝎虎 观大水望朝阳岩作?此诗为沈辽作? 祷雨龙公既应刘景文有诗次韵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削趾适履 优矜 乱作胡为 宝盖头的字 工字旁的字 石刁柏 花信风 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少不更事 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改图 不分胜负 山锐则不高 优策 隹字旁的字 包含划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