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26
白首青衫仍隐居,
晚抛环堵就安舆。
生刍忽改烝尝地,
函丈空悲讲解余。
弟子玙璠相照耀,
儿孙松桂共扶疏。
我来恨不瞻遗老,
空怪乡邻尽读书。
白发苍苍的我,身着青衫依然隐居,
晚年时抛弃了环堵,安享这份宁静。
生的草料忽然改变了我熟悉的地方,
信封里的长句让我空自悲叹讲解的余音。
我的弟子玙和璠彼此辉映,
儿孙像松树和桂花一样相互扶持。
我来这里后悔没有亲眼瞻仰这位老前辈,
只空怪乡邻们都在读书。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多才多艺著称,作品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隐居之时,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弟子、儿孙的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前辈的敬仰和对乡邻读书的嫉妒。
《胡长史祠堂》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中苏辙通过个人的隐居生活、与弟子以及后代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和教育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白首青衫”自喻,显现出他已步入晚年,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接着转到家庭和教育,提到弟子与儿孙的相互扶持,显示了他对后辈的期许与自豪。
在诗中,生刍的变化象征着环境的改变,函丈的悲叹则隐喻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反思。诗人对乡邻的“尽读书”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嫉妒,似乎在暗示着时代变迁中个人价值的流失与失落。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浓厚而细腻,既有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又有对前辈的敬仰与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构建出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围绕隐居生活、教育传承及对前辈的敬仰展开,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白首”指的是:
A. 年轻
B. 年老
C. 无知
D. 愤怒
“弟子玙璠”中“玙”和“璠”指的是:
A. 诗人的名字
B. 诗人的弟子
C. 诗人的儿子
D. 诗人的邻居
诗人对乡邻的态度是:
A. 高兴
B. 失望
C. 愤怒
D. 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