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0:34
游仙诗十九首 其七
作者: 郭璞 〔魏晋〕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
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
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
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
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的盈亏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态又恢复了。秋天的收获在清冷的西方大地,朱羲将要从白色的云彩中飞出。寒露时节,露水轻拂着高耸的芡草,女萝告别了松柏。蕣草的花朵不会在早晨绽放,蜉蝣又能见到黄昏吗?圆丘有着奇特的篇章,钟山涌出灵气的液体。王孙们摆放了八样珍贵的食物,安期正在炼制五石的药物。长揖路上的行人,我是山林中的游子。
郭璞(约276年-324年),字景纯,号逸少,魏晋时期著名的道士与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理解。
此诗创作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道教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象与道教理念,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 其七》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月亮变化、秋季露水、短暂生命等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脆弱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晦朔如循环”一语,展现了自然法则的永恒和不变,而“蕣荣不终朝”则道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与悲哀。
诗中还融入了浓厚的道教思想,提到“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这些典故不仅令诗歌富有文化深度,也体现了诗人对道教修炼和精神追求的向往。整体而言,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表现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兼具了美感与哲理。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和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体现了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晦朔”指的是哪两种时间?
A. 正月和十五
B. 初一和初二
C. 初一和十五
D. 月中的时候
“寒露”最能代表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蜉蝣”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长寿
B. 短暂
C. 美丽
D. 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