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巫州荠菜》

时间: 2025-07-26 09:16:26

诗句

两京作觔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9:16:26

原文展示:

感巫州荠菜
作者: 高力士 〔唐代〕

两京作觔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荠菜在两京(长安和洛阳)被卖得很贵,而在五溪地区却无人去采摘。虽然夷族和夏族的习俗不同,但荠菜的气味和味道却没有改变。


注释:

  • :指一种称量的器具,古代盛米或其他物品用的器具。
  • 五溪:指的是长江流域的五条支流,泛指偏远地区。
  • 夷夏:夷指外族,夏指华夏族,表示不同民族或文化。
  • 气味:指植物的香气和味道。

典故解析:

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古人视其为春天的美味,常在田间地头生长。这里的“夷夏”提到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力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农耕社会,荠菜作为一种野菜,反映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尤其在春天,农田里的野菜成为人们的重要食品之一。


诗歌鉴赏:

《感巫州荠菜》通过对荠菜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食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两句强调了荠菜在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命运,城市中人们对食材的追求让荠菜变得珍贵,而在乡村却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城乡经济的差异,也揭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诗中提到的“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体现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关注。无论文化如何不同,荠菜的本质和味道始终未变。这句话有着更深层的哲理,暗示着人类生活中的某些真理是恒久不变的。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种植物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文化和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京作觔卖:表示在长安和洛阳这两大城市,荠菜被人高价出售。
  2. 五溪无人采:而在偏远的五溪地区,没有人去采摘这种野菜,反映了城乡差异。
  3. 夷夏虽有殊:尽管外族和华夏族的饮食习惯各有不同。
  4. 气味都不改:但是荠菜的味道和特性却没有变化,强调了其普遍性。

修辞手法

  • 对比:城市与乡村的荠菜命运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荠菜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荠菜的描绘,反映了城乡差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强调了事物本质的恒定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荠菜:象征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简单美好。
  • 两京:代表繁华与喧嚣。
  • 五溪: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原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荠菜在何处被高价出售?

    • A. 五溪
    • B. 两京
    • C. 乡村
    • D. 海边
  2. “夷夏虽有殊”中的“夷”指的是?

    • A. 华夏族
    • B. 外族
    • C. 农民
    • D. 商人
  3. 诗中反映了哪种文化现象?

    • A. 文化的同质化
    • B. 城乡经济差异
    • C. 战争的影响
    • D. 诗歌的流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描写春天的诗,体现对生活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与高力士的《感巫州荠菜》对比,杜甫在《春望》中同样关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战争与动荡对生活的影响。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诗人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探讨高力士的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寓兴用稼轩韵同蘧庵先生作三首 其一 鹧鸪天 其二 族孙友水新屋落成,题以补壁 鹧鸪天 其八 鹧鸪天 友人孙阆青 鹧鸪天 其十七 鹧鸪天 其三 鹧鸪天·点尽苍苔色欲空 鹧鸪天·读碧城乐府 鹧鸪天·玉座临轩宴近臣 鹧鸪天 其三 春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厥角稽首 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奇的词语有哪些 单耳刀的字 适可而止 凡才浅识 余赀 疏草 尢字旁的字 耿着 旅酬 乐新厌旧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包字头的字 幾字旁的字 符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