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巫州荠菜》

时间: 2025-04-26 21:38:24

诗句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8:24

原文展示:

感巫州荠菜
作者: 高力士 〔唐代〕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京城里,荠菜被当作商品来买卖,而在五溪地区却没有人去采摘。尽管夷人和夏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但荠菜的气味和味道却没有改变。

注释:

  • 两京:指的是长安(西京)和洛阳(东京),是唐代的两个都城。
  • 斤卖:以斤为单位进行买卖,表示荠菜在两京是商品。
  • 五溪:指的是五条溪流的地区,通常指地势偏远的地方,暗示这里的荠菜无人问津。
  • 夷夏:夷指外族,夏指汉族。这里用来指代不同的民族或文化。
  • 气味:指植物的香气和味道。

典故解析:

在古代,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既可以食用,也有药用价值。诗中提到的“夷夏”表明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尽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但自然的气味和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力士(约701年-762年),唐代著名的诗人,曾任宰相,因其诗词清新自然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中国社会经济繁荣,城市化进程加快,京城的繁华与乡村的淳朴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荠菜的例子,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

诗歌鉴赏:

《感巫州荠菜》以荠菜为题材,通过对比两京与五溪的不同,表现了诗人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两京作斤卖”,直观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商业化,而“五溪无人采”则揭示了乡村的冷清和自然的淳朴。这样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接着,诗人提到“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表明无论文化如何不同,荠菜的本质和味道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暗示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生活的真实写照,又蕴含哲理,值得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京作斤卖:在京城,荠菜被当作商品以斤为单位进行交易,体现了城市的商业化。
  2. 五溪无人采:在五溪地区却无人去采摘,反映出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淳朴。
  3. 夷夏虽有殊:夷人和夏人文化不同,表明了民族的多样性。
  4. 气味都不改:无论文化如何不同,荠菜的气味和本质是相同的,强调了自然的恒久与人类的共通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强调了经济与文化的差异。
  • 象征:荠菜作为自然的象征,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 简练:诗句简洁而富有力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荠菜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揭示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荠菜:象征自然的纯朴与人类共通的情感。
  • 两京:象征繁华与商业化的都市文化。
  • 五溪:象征自然的宁静与传统的乡村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京”指的是哪两个城市?

    • A. 北京和上海
    • B. 长安和洛阳
    • C. 南京和杭州
    • D. 成都和重庆
  2. “五溪无人采”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农田丰收
    • B. 乡村的冷清
    • C. 人们忙于生计
    • D. 自然的繁华
  3. 诗中提到的“夷夏”指代什么?

    • A. 不同的植物
    • B. 不同的文化
    • C. 不同的人类
    • D. 不同的城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高力士的《感巫州荠菜》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但高力士更强调繁华与乡土的对比,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恬静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三白鹘屏 宣州杂诗二十首 若讷上人弹琴 送胡武平 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逢牧 送毕郎中提点淮南茶场 次韵和宋中道再寄 和江邻几学士画鬼拔河篇 奉和永叔得辛判官伊阳所寄山桂数本封殖之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包含惑的词语有哪些 盛筵必散 寄情诗酒 包含佛的成语 人民警察 蔫食 扣帽子 无盐不解淡 招解 高文典策 即席赋诗 冤亲 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