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人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7:19:00

诗句

曈眬晓日漏春光,栏下萱丛尚卧霜。

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9:00

原文展示:

曈眬晓日漏春光,栏下萱丛尚卧霜。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透过朦胧的晨雾,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栏杆下的萱草还覆盖着霜。我认得你家门上的雪,容易知道的事情却难以忘怀。

注释:

  • 曈眬:形容阳光初升时的朦胧状态。
  • 萱丛:指萱草,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母亲。
  • 卧霜:指萱草上覆盖着霜。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认得君家门上雪”可能暗示了诗人对某人家的熟悉和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春天清晨,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对某人家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春天的一个清晨,诗人看到阳光透过晨雾,萱草上还覆盖着霜,联想到某人家的景象,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曈眬晓日”和“栏下萱丛尚卧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春日氛围。后两句“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某人家的深刻记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往事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曈眬晓日漏春光”:描绘清晨阳光透过晨雾,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 “栏下萱丛尚卧霜”:栏杆下的萱草还覆盖着霜,形象地描绘了春寒料峭的景象。
  • “认得君家门上雪”:诗人认得某人家的门上雪,暗示了对这家的熟悉和记忆。
  • “易知何事却难忘”:容易知道的事情却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曈眬晓日”比喻清晨阳光的朦胧状态。
  • 拟人:“萱丛尚卧霜”赋予萱草以人的状态,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某人家的深刻记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往事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曈眬晓日:象征清晨的朦胧和春天的气息。
  • 萱丛尚卧霜:象征春寒料峭的景象。
  • 君家门上雪:象征对某人家的熟悉和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曈眬晓日”形容的是什么? A. 清晨阳光的朦胧状态 B. 傍晚的阳光 C. 夜晚的月光 答案:A

  2. “萱丛尚卧霜”中的“萱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草本植物 C. 一种花卉 答案:B

  3. 诗中的“认得君家门上雪”暗示了什么? A. 诗人对某人家的陌生 B. 诗人对某人家的熟悉和记忆 C. 诗人对雪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和人二首 其二》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挽张梅坦二首 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 次韵弟茝醉中示弟观二首·为弟茝道 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炉亭劳余出山且取子美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分韵赋诗韵不以及就成十绝 其九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次韵范纯甫 寿法椿长老二首 次韵弟观送牡丹 次韵梅山弟咏梅 杜鹃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意云情 秕蠹 劫石 乙字旁的字 煦风 不弃故旧 鼓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语重心沉 月字旁的字 胫大于股者难以步 僻语 包含靖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嘉肴美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