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31
原文展示:
题江州琵琶亭 张耒 〔宋代〕
危亭未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亭子还未正式命名为“琵琶亭”,周围还有枫叶与荻花相连。 唉,司马相如已经逝去,过往的行人无不叹息。 司马相如的风流事迹映照千古,他当日创作的琵琶曲传唱于乐府。 江山沉寂了三百年,浔阳的风月又属于谁呢? 我现在独自驾船穿越江潭,几乎游遍了东南各地。 可怜我千里迢迢,眼中满是伤心的景象,还未听到琵琶声,泪水已湿透衣衫。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司马相如的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耒在游览江州琵琶亭时所作,通过对琵琶亭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司马相如的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江山寂寞三百年”,反映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亭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司马相如的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危亭未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描绘了琵琶亭的凄凉景色,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表达了对司马相如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进一步强调了司马相如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则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则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亭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司马相如的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情感表达。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司马”指的是谁? A. 司马迁 B. 司马相如 C. 司马光 答案:B
诗中“江山寂寞三百年”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B. 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C. 对个人经历的描绘 答案:B
诗中“我今单舸犯江潭”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B. 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C. 对个人经历的描绘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