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0:1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14:23
本欲登高避市尘,不知山上有行人。
千峰落木天为远,万物逢秋气尽辛。
篱菊未开今日雨,霜林争似晚来春。
道人自会当前意,不为重阳一怆神。
我本想要登高远望,以避开繁华的市井喧嚣,却不料山上也有行人。
千山万岭间,落叶纷飞,天际显得格外遥远;万物都在秋天的气息中渐渐枯竭、疲惫。
篱笆边的菊花尚未开放,今天又下起了雨;霜打过的树林,竟如同晚春的景象。
我心中自有一番打算,何必为了重阳节而感伤呢?
重阳节:又称重阳,是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登高、赏菊、饮酒是这一天的习俗。诗中提到重阳,反映了与节日相关的情感与思考。
黄节,清代诗人,字子华,号凌云,江苏无锡人。黄节以其豪放之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社会人情和个人感悟。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在山中登高,表达了对秋天萧条景象的感慨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以“本欲登高避市尘”引出主题,表现出诗人想要远离世俗喧嚣的愿望,但在山中却遇见行人,暗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难以逃避。接着,诗人以“千峰落木天为远”描绘了秋天的寂寥,表现出自然界的无情与时间的推移。后两句则通过“篱菊未开今日雨”与“霜林争似晚来春”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季节与生命的感悟,尽管事物在变化,但心中仍能保持一份宁静。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渗透出一种超然的哲思,诗人并不被重阳节的悲伤情绪左右,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心态与对当下的自我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态与对生活的理解。
诗人想要登高避开什么?
A. 自然
B. 市尘
C. 花草
“霜林争似晚来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伤感
C. 无奈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
B. 重阳
C. 春节
答案:1. B 2. B 3. B
李白与黄节的作品均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李白更多是在豪放中彰显个性,而黄节则是以细腻的观察反映内心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