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六 竹桥》

时间: 2025-05-04 00:26:45

诗句

新篁故蒙丛,恶草刚荟翳。

删薙似少恩,成渠玉无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6:45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六 竹桥

作者: 张镃 〔宋代〕

原文展示:

新篁故蒙丛,恶草刚荟翳。
删薙似少恩,成渠玉无际。

白话文翻译:

新生的竹子像旧日的丛林一样茂密,杂草刚好遮蔽了视线。
修剪似乎并没有多少情义,形成的水渠宛如无边无际的玉带。

注释:

  • 新篁:新生的竹子。
  • 故蒙丛:旧的竹林,指的是茂密的竹子。
  • 恶草:杂草,生长得不好的草。
  • 荟翳:遮蔽,遮挡住的意思。
  • 删薙:修剪,砍掉多余的部分。
  • 似少恩:似乎没有什么情感,指修剪时的冷淡。
  • 成渠:形成的水渠。
  • 玉无际:像无边无际的玉,形容水渠的美丽和辽阔。

典故解析: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和正直,这与诗人的情感密切相关。修剪竹子时的冷淡态度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的无情和对美的遗忘,表现出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伯韶,号竹隐,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关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隐居生活中,借竹桥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修剪行为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人对自然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头的“新篁故蒙丛”对比新旧竹子的生长,带出一种时间交替的感觉。杂草的遮蔽则暗示了自然生态中的复杂性与变化,草木丛生与人类的修剪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修剪行为的冷漠和对自然美的遗憾,使用“玉无际”作为水渠的比喻,既美化了景象,又反映了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篁故蒙丛:描绘新生竹子的活力与旧竹林的繁茂形成对比,表现时间的推移。
  • 恶草刚荟翳:杂草的生长与竹子的繁茂共存,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 删薙似少恩:修剪竹子时的冷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似乎缺乏情感。
  • 成渠玉无际:水渠的美丽和无边无际的感受,暗示了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及其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渠比作“玉”,增添了景象的美感。
  • 对仗:前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修剪行为被赋予了“少恩”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竹子与杂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代表自然的美好。
  • 杂草:代表自然中的不和谐元素,反映环境的复杂性。
  • 水渠:象征人对自然的改造,同时体现美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篁”的意思是: A. 旧竹子
    B. 新生的竹子
    C. 杂草
    D. 水渠

  2. “恶草刚荟翳”中的“荟翳”表示: A. 繁茂
    B. 遮蔽
    C. 修剪
    D. 交错

  3. 诗人对修剪竹子的态度是: A. 热爱
    B. 无情
    C. 无所谓
    D. 懊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张镃的《竹桥》,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壮阔的气势,而后者则关注细腻的自然变化和人对自然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出小北门 桃川山中用陈苏旧韵示周游 白雾溪 留别徐斯远时斯远将赴朱晦庵之约三首 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 松原山行七绝 徐君季纯常德教授廨中名一室日如舟取东坡为 余干游昌国寺 徐君季纯常德教授廨中名一室日如舟取东坡为 怀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敬上接下 纵恣 潸然泪下 染开头的成语 靑字旁的字 美奂美轮 马字旁的字 月明星稀 教肄 艮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劈空扳害 所属 满博 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勋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螽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