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3:19
忽辞明主事真君,
直取姜巴路入云。
龙篆拜时轻诰命,
霓襟披后小玄纁。
峰前北帝三元会,
石上东卿九锡文。
应笑世间名利火,
等闲灵府剩先焚。
忽然告别了明主真君,
直奔姜巴路向云中而去。
在龙篆之下轻松地拜见,
霓裳披在身后,前面是小玄纁的峰。
北帝三元会在峰前举行,
石上留下东卿的九锡文。
应该笑世间名利的火,
轻易地就能烧尽灵府。
陆龟蒙(约公元790-约835年),字子明,号云峰,唐代诗人。他以五言绝句闻名,作品多以山水、道教题材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这首诗是在作者告别世俗名利,追求道教理想生活的背景下创作的。陆龟蒙对名利的淡漠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在诗中得以充分体现。
此诗通过对比名利与道教理想的生活,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纷争的看破与超然。在诗的开头,作者告别了“明主事真君”,象征着对权力的放弃,接着“直取姜巴路入云”则表明他向往的仙境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使用了“龙篆”和“霓裳”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松而又高贵的态度,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讽刺。
后半部分提到的“北帝三元会”和“东卿九锡文”则是对现实名利的直接指摘,表明这些世俗的荣华富贵在他眼中毫无意义。最后一句“应笑世间名利火,等闲灵府剩先焚”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追逐的嘲讽,认为这种追求不仅无益,甚至会导致内心的空虚与焚毁。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名利的独特见解,呈现出一种哲学性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名利的鄙视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示了诗人超然的心态与哲理思考。
“忽辞明主事真君”中的“真君”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明智的君主
C. 士人
D. 道教神灵
诗中提到的“姜巴路”象征着:
A. 名利
B. 仙境
C. 权力
D. 战争
诗的最后一句“应笑世间名利火”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轻视
C. 渴望
D. 忽视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陆龟蒙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的自然美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主题上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