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9:19
饮酒不尽樽,啜肉不尽汁。
同生天地间,念此相呴湿。
每见肉食人,豆藿亦甘得。
臡牛挂脯林,无乃非其急。
窗前能谈鸡,栏傍自名鸭。
性命嗟有制,俄尔膏鼎幂。
五虫毛领殊,共兹一腔赤。
蜣虫良纵高飞,曷思蠕中白。
强力相噬吞,何异虎而帻。
抚己胡功能,忍彼釜底泣。
吾欲食称事,稍补百行缺。
乞汝耕馌余,施我不速客。
愿同雀鹆驯,欣然掌中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饮酒和吃肉的沉思。他感叹人类的生存与其他生物共存于天地间,并反思肉食所带来的痛苦。他观察到,吃肉的人身边也有豆藿等植物的存在,似乎彼此之间也有某种联系。诗中提到牛肉、鸡、鸭等肉类,表现出对肉食文化的批评,指出这种行为与自然的残酷相悖。最后,作者希望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意与小鸟一起生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王衡,明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生命的意义。
此诗创作于王衡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时期,尤其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肉食文化的批判。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希望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饮酒及肉食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采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饮酒不尽樽”、“啜肉不尽汁”,通过具体的食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讽刺与反思。作者在观察肉食人时,不禁联想到豆藿等植物,似乎在暗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但这种联系却常常被忽视。
整首诗在形式上虽然显得松散,实际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尤其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向往。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修养,也呼应了更广泛的社会文化思潮,值得细细品味。
通过逐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他不仅关注个人的饮食习惯,更将其提升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层面。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肉食文化的批判与自然生命的尊重,强调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思考更深层次的生命哲学。
诗中提到的食物有哪些?
A. 鸡、鸭、牛
B. 鱼、虾、蟹
C. 水果、蔬菜
D. 面包、米饭
诗中“同生天地间”的意思是?
A. 人类孤独存在
B. 人类与自然共享生命
C. 人类与动物无关
D. 只关心自身问题
王衡的《东坡作戒杀诗》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两者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王衡更侧重于对肉食文化的批判,而白居易则表现出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东坡作戒杀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