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

时间: 2025-07-26 19:08:15

诗句

天心将改礼闱徵,养士犹传十四陵。

板荡人材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朱衣点过无光气,淡墨堆中有废兴。

资格未高沧海换,半为义士半为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08:15

原文展示

天心将改礼闱徵,
养士犹传十四陵。
板荡人材科目重,
蓁芜文体史家凭。
朱衣点过无光气,
淡墨堆中有废兴。
资格未高沧海换,
半为义士半为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科举制度和士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天心将改礼闱徵”意指上天将要改变科举的选拔规则,但对人才的培养仍然依赖于过去的传统。接着提到“养士犹传十四陵”,暗示着对过去优秀士人的传承与尊重。然后,诗人讨论了当时社会动荡与重视人才的矛盾,指出在纷繁复杂的文体中,真正的历史学家需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去辨别真伪。最后,诗人感叹,虽然自己资格尚浅,但愿意为义士和僧人效劳,体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注释

  • 礼闱:科举考试的场所,指的是古代考场。
  • 养士:培养士人的意思。
  • 十四陵:指的是明朝皇帝的陵墓,象征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优秀人才的怀念。
  • 板荡:形容社会动荡的局面。
  • 蓁芜:形容文体繁杂,杂草丛生的状态。
  • 朱衣:指官员的服饰,象征着权力。
  • 淡墨:指书写的墨迹,暗示文人的作品。
  • 沧海:比喻人生的巨大变化。
  • 义士:指有道德理想的人。
  • :指僧侣,象征着超脱于世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号佩弦,晚号香涛,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崇祯年间,背景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历史变革的时期。科举制度虽仍然存在,但人才的选拔和社会的价值观却在悄然发生变化。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士人形象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龚自珍对科举制度和士人命运的思考。首先,通过“天心将改礼闱徵”一句,诗人传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敏感与反思,彰显了科举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的变革。接下来“养士犹传十四陵”则表现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怀念,强调优秀士人的重要性。

随着诗句的深入,龚自珍描绘了一个生动而复杂的人才选拔环境,指出在社会动荡中,真正的人才仍需经过时间的考验,这种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中“朱衣点过无光气,淡墨堆中有废兴”两句,展现了官场的虚伪与文人创作的艰难,直指社会风气的劣化。

最后,诗句“资格未高沧海换,半为义士半为僧”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省,虽然他认为自己的资格不足,但仍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力量。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与隐喻的手法,使得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展现了龚自珍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素养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心将改礼闱徵:上天的心意即将改变科举的选拔规则。
  2. 养士犹传十四陵:虽然科举有变,但对优秀士人的培养与尊重依然存在。
  3. 板荡人材科目重:在动荡的社会中,人才与科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4. 蓁芜文体史家凭:复杂的文体中,真正的历史学家需有辨别能力。
  5. 朱衣点过无光气:官员的权力象征已失去光彩。
  6. 淡墨堆中有废兴:文人的作品在繁杂中难以辨别真伪。
  7. 资格未高沧海换:虽然我的资格不高,人生却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8. 半为义士半为僧:我愿意为理想和信仰服务,承载社会责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仗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沧海换”比喻人生的变化,增强了诗的深度。
  • 隐喻:通过“朱衣”和“淡墨”隐喻官场与文人之间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科举制度的变迁与士人命运的关系,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责任的自觉,表达了对理想士人形象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天心:象征命运与变化。
  2. 礼闱:象征科举与传统。
  3. 十四陵:象征历史与传承。
  4. 板荡:象征社会动荡。
  5. 淡墨:象征文人的创作与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心将改礼闱徵”指的是什么?

    • A. 上天的旨意将改变科举制度
    • B. 科举考试将在不同地点举行
    • C. 文人将被更严格地选拔
      答案:A
  2. “朱衣点过无光气”中的“朱衣”指的是什么?

    • A. 文人的衣服
    • B. 官员的服饰
    • C. 普通人的衣服
      答案:B
  3. 诗人认为自己“资格未高沧海换”意味着什么?

    • A. 自己的才华不如他人
    • B. 自己经历了许多社会变迁
    • C. 自己的地位不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篇,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 《登高》:杜甫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与诗人心境。

诗词对比

  • 龚自珍的《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前者侧重于科举的变迁,后者则更注重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相互呼应,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龚自珍诗文选》:收录龚自珍的多部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风格。
  • 《清代诗人研究》:对清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进行系统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韩枢密夫人挽词二首 春日五首 调笑令·眷恋 次韵子由题斗野亭 客有传朝议欲以子瞻使高丽大臣有惜其去者白 鹊桥仙·纤云弄巧 次韵答米元章 晚出左掖 题法海平闍黎 四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递的词语有哪些 七子均养 同字框的字 黜陟幽明 绠短汲深 耂字旁的字 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代数方程 瓠菹 酣畅 车字旁的字 零栗 邑邑不乐 耒字旁的字 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酒足饭饱 贞风亮节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