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才尽》

时间: 2025-05-06 02:33:04

诗句

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

青山有隐处,白日无还期。

病骨时流恕,春愁古佛知。

观河吾见在,莫畏镜中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3:04

原文展示

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
青山有隐处,白日无还期。
病骨时流恕,春愁古佛知。
观河吾见在,莫畏镜中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才华已尽,不再吟诗,并不是因为像鸟喙那样危险。青山中有隐秘的地方,白天的日头却没有再回来的期望。病重的身体偶尔流露出宽恕,春天的忧愁古老的佛陀也知道。看着河流,我意识到自己还在,不必畏惧镜中浮现的丝绸。

注释

字词注释

  • 才尽:才华耗尽,指诗人感觉自己没有灵感。
  • 象喙:比喻鸟的喙,形容事物的尖锐或危急。
  • 隐处:隐蔽的地方,指青山中藏身之处。
  • 白日无还期:白天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日子,暗示时间的不可逆。
  • 病骨:病弱的身体。
  • 流恕:流露出宽恕的情感。
  • 春愁:春天的忧愁,常见于诗中形容一种抑郁的情绪。
  • 古佛:古老的佛陀,象征智慧和宁静。
  • 观河:观察河流,象征流动与存在。
  • 镜中丝:镜中映出的影像,可能指的是内心的世界。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的典故不多,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号香圃,晚号“天若”。他是“桐城派”诗人的重要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鲜明的个性,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又有细腻之处。

创作背景

《才尽》作于龚自珍的晚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身体状况不佳,心境沉重。诗中流露出对时光的感慨与对生命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苦与无奈。

诗歌鉴赏

《才尽》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开篇“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创作灵感的枯竭,虽不至于危机四伏,但却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失落。接着“青山有隐处,白日无还期”,诗人借青山的隐秘与时间的流逝,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这里的“隐处”,或许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而“白日无还期”则让人感到时间的不可逆转,令人感到惋惜。

后两句“病骨时流恕,春愁古佛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愁,病痛的身体使他更加敏感,而春愁则是对生命的感伤,古佛的智慧似乎能够理解他那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最终“观河吾见在,莫畏镜中丝”则让人看到一种生存的希望,尽管身处困境,但依旧能在观察自然中感知到自身的存在,提醒自己不必过于畏惧内心的迷惘。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深远,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尽不吟诗:表示诗人感到灵感枯竭,不再写诗。
  2. 非关象喙危:强调这不是由于外界的危险或困境。
  3. 青山有隐处:自然中有隐秘的地方,暗示寻找内心的宁静。
  4. 白日无还期:时间一去不复返,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5. 病骨时流恕:身体的病痛使诗人更加宽容,也显露出内心的挣扎。
  6. 春愁古佛知:古老的佛陀似乎能理解诗人的春天忧愁。
  7. 观河吾见在:观察河流,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8. 莫畏镜中丝:不必害怕内心的迷惑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象喙”比喻外界的压迫,突出诗人的无奈。
  • 对仗:前后句结构相对,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古佛知”,赋予佛陀感知能力,增加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创作灵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期盼,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哲思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隐秘,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
  • 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法回头的现实。
  • 病骨:象征身体的脆弱,反映内心的痛苦。
  • 春愁:春天的忧愁,常用以表达对生命的感伤。
  • 河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不息,带来存在的感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才尽不吟诗”的原因是什么? A. 生活艰难
    B. 灵感枯竭
    C. 心情愉悦

  2. 诗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自然的宁静
    C. 内心的隐秘

  3. “白日无还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写春天的愁苦,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 《登高》(王之涣):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龚自珍的《才尽》在语气上显得更加沉重与内省,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畅快。两者的风格各异,表达了不同的生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龚自珍全集》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欧阳太师挽词三首 次迟韵二首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次韵子瞻太白山下早行题崇寿院 杂兴二首 梦中谢和老惠茶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 幽兰花 其一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诗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混通 众口相传 横眉瞪眼 病字头的字 恐水病 言字旁的字 缝结尾的成语 气息奄奄 鬯字旁的字 柳陌花衢 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明枪暗箭 卷次 刀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钟下 臻微入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