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2:30
昙誓天人度有情,上元旌节过双成。
西池酒罢龙娇语,东海潮来月怒明。
梵史竣编增楮寿,花神宣敕赦词精。
不知半夜归环佩,问是崆峒第几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与复杂的情感。诗的开头提到“昙誓天人”,表达了对神灵誓言的渴望和人间情感的交织。接着提到“上元旌节过双成”,表现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然后描绘了在西池饮酒时与龙娇相谈,气氛轻松欢愉。接下来的句子“东海潮来月怒明”,则呈现出潮水汹涌与明月照耀的对比,似乎暗示了情感的波澜起伏。最后几句则提到梵文经典的编纂和花神的赦令,表达了一种神秘而高远的追求。诗的结尾问道“问是崆峒第几声”,引人思考归途与时间的流逝。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璱,号湘云,晚号涤生,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他以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龚自珍擅长抒情诗,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是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节日、自然景象和神秘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梦得“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 其一》是一首兼具抒情与写景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欢庆、自然的壮丽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构建了一个丰富而多层次的意境。开篇“昙誓天人度有情”,表达了对神灵的向往与人间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人类对情感真实与永恒的追求。而“上元旌节过双成”则将读者带入了热闹的元宵节场景,象征着团圆与欢庆的氛围。接下来的“西池酒罢龙娇语”则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交流,体现出人性的温暖。
“东海潮来月怒明”这一句极具表现力,潮水的汹涌和明月的照耀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内心情感的波澜起伏,或许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后面提到的梵史与花神,寓意更为深远,象征着对文化与自然的崇敬与思考。结尾提到的“问是崆峒第几声”,则引发对归途与时间流逝的思考,富有哲理意味。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变化的氛围,使人沉浸于其间,思绪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节日的欢庆与自然的壮丽,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人间情感的珍视以及对文化的敬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昙誓”指的是什么?
“东海潮来月怒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不知半夜归环佩”中“环佩”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