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军装十咏·麾》

时间: 2025-04-28 15:52:30

诗句

彩帛曳长虹,悠悠卷塞风。

三军齐陷阵,应在一挥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2:30

原文展示:

彩帛曳长虹,悠悠卷塞风。
三军齐陷阵,应在一挥中。

白话文翻译:

彩色的帛旗在空中飘扬,像长长的彩虹,轻轻地卷起阵阵塞外的风。三军整齐地列阵出击,应当在将军一挥手之间就能赢得胜利。

注释:

  • 彩帛:指多彩的旗帜,用于军队中作为标志。
  • 长虹:比喻帛旗的形态,形似彩虹,形容其绚丽夺目。
  • 悠悠:形容飘动的状态,给人一种轻盈、缓慢的感觉。
  • 卷塞风:可能指的是在边塞地区的风,带有一种苍凉、壮阔的气息。
  • 三军:指三支军队,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
  • 陷阵:指进入战阵,形容军队即将出战的状态。
  • 一挥中:强调指挥者的指挥能力,表明胜利往往在一瞬之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487年-公元1547年),明代初期的诗人,字季明,号澹园,江苏常熟人。他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观军装十咏·麾》是高启在观察军队出征时写的,表现了对军队的壮丽场面及其指挥者的信心与期待。此时正值明代社会动荡,军队的壮大与指挥者的决策对国家安危影响重大。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军队出征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壮丽与豪情。开头两句用“彩帛”和“长虹”描绘出军旗的绚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表现出军队的气势磅礴。接下来的“悠悠卷塞风”,则将这种视觉的美感与边塞的风景结合,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军人出征的豪情和责任。

最后一句“三军齐陷阵,应在一挥中”则传达出一种对指挥者的信任,强调了军事指挥的决策能力与果断。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战争的期待与对胜利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军人勇敢无畏精神的赞美,充满了激昂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彩帛曳长虹: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军旗在空中飘扬的美丽景象,象征着军队的壮丽和自信。
  2. 悠悠卷塞风:引入了自然环境,悠扬的风与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平静而又紧张的感受。
  3. 三军齐陷阵:强调军队的整齐与团结,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4. 应在一挥中:表达了指挥者一挥手就能决定胜负的决断力,增加了诗的紧迫感与力量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彩帛比作长虹,形象生动,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风描绘得“悠悠”,赋予了自然元素生命。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了对军队出征的期待与信心,通过对壮丽场面的描绘,展现了军队的气势和指挥者的果断,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帛:象征着军队的荣耀和气势。
  • 长虹:暗示美好与希望,寓意胜利的可能性。
  • 三军:象征着团结和强大的力量。
  • 塞风:代表边塞的苍凉与壮阔,暗示战争的严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彩帛曳长虹”中的“彩帛”指的是什么? a) 彩色的衣服
    b) 彩色的旗帜
    c) 彩色的画

  2. “三军齐陷阵”中的“三军”指的是什么? a) 三个国家
    b) 三支军队
    c) 三个将领

  3. 本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主题? a) 自然风光
    b) 军队出征
    c) 个人情感

答案:

  1. b) 彩色的旗帜
  2. b) 三支军队
  3. b) 军队出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王昌龄《出塞》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高启的《观军装十咏·麾》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是描述战争的诗,但高启更侧重于描绘军队的壮丽与指挥者的果断,而王昌龄则强调战争的艰辛与士兵的勇敢。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高阳台 晓起书怀 高阳台·双清别墅与君任联句赠主人 高阳台(落梅) 高阳台 高阳台 昼梦醒作 高阳台·晚经神武门咏荷 高阳台·閒庭风起,草际飘坠,词笺题曰:新正小雨。不识何人作,依韵和之 高阳台 坐雨作 高阳台 书贺瑟庵置媵 高阳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耳刀的字 富而不骄 不平则鸣 邑字旁的字 比物连类 龜字旁的字 畏天知命 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朱襦 包含腐的词语有哪些 打筋斗 凵字底的字 包含蛟的词语有哪些 静虚 嫦娥奔月 辛字旁的字 苍蝇不抱没缝的蛋 霜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