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3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31:10
作者: 高启 〔明代〕
原文展示:
长送游人作远行,
今朝还自别乡城。
北山恐起移文诮,
东观惭叨论议名。
路去几程天欲近,
春来十日水初生。
只愁使者频催发,
不尽江头话别情。
白话文翻译:
长久地送别远行的朋友,
今天又要和乡城分别。
担心北山会有人讥讽我,
在东观中感到羞愧,因有人议论我的名声。
路途虽然近,但还有几程,
春天来了,十天内水面初生。
只愁使者频频催促,
在江边难以尽诉离别之情。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1374年),明代诗人,字仲明,号少游,晚号穷庐。高启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启被召回京师之际,表露出他对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子离散的普遍惋惜。
诗歌鉴赏:
《被召将京师留别亲友》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依依惜别。开头以“长送游人作远行”引入,表现出送别的情景,传达出一种不舍的情感。诗中“北山恐起移文诮”,则流露出对朋友在外可能遭遇的非议的担忧,显示了对名声的在意和对友人的关心。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内心的煎熬,尤其是“只愁使者频催发,不尽江头话别情”这句,深刻揭示了即便时间紧迫,情感依然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这种情感的真实与细腻,正是高启诗歌魅力的体现。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借助自然景象(如春天的水生)和人物活动(如使者催促)来映衬离别的情景,使得诗歌在简洁中充满了深意,展现了友谊的珍贵和离别的苦涩,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与友谊,展现了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的珍惜,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游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远行的朋友
C. 使者
答案: B
“北山恐起移文诮”中的“移文诮”是什么意思?
A. 赞美
B. 讥讽
C. 争论
答案: B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平静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