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4:31
《和郑巽坡咏菊并见寄韵二首》
作者:李曾伯
转蓬又是几三秋,客里常宜视鼎羞。
岭首舍梅无所有,衡阳断雁寄何由。
凄凉陈迹几年事,缱绻高情一夕留。
圣代断无车盖禁,诗筒毋惜到南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在异乡感叹时光流逝,虽然身处客地,却时常感到羞愧。岭头上没有梅花可供欣赏,衡阳的孤雁又让我寄情何处。往事凄凉,几年间留下的痕迹令人感伤,但那份深情却在某个夜晚悄然留存。如今的圣代再也没有车马的禁忌,诗筒也不必吝惜送到南方的祝福。
李曾伯,生活在宋代,是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之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菊花、秋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李曾伯的这首《和郑巽坡咏菊并见寄韵二首》不仅仅是一首关于菊花的诗,更是对人生、孤独、和乡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转蓬”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诗人漂泊的状态,转蓬象征着不稳定的生活与心境,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他在外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岭首舍梅无所有”,传达出一种失落感,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志向,而在这异乡的山岭上,诗人却感到一无所有,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孤独感。接下来的“衡阳断雁寄何由”,则通过孤雁的意象,强化了离别的苦楚和对故乡的思念。
在最后两句,诗人提到“圣代断无车盖禁”,这是一种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暗示在这样的时代中,与朋友的诗歌交流是无拘无束的,而“诗筒毋惜到南州”则表现了他对友人诗情的珍惜,让人感受到友谊的美好。
整首诗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深蕴哲理,情感细腻,展现了李曾伯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思乡,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的情感纠葛,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感与人文精神。
李曾伯的“转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漂泊与无常
C. 美好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衡阳断雁”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思乡与离别
C. 自由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A.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B. 对诗歌的厌恶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李曾伯的诗与陶渊明的作品相比,都有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苦乐的深刻理解,但李曾伯更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而陶渊明则多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内心的宁静。